第216章 春蚕-《剑歌行》
第(2/3)页
土堡由泥土和石块一层层夯实,有四人高,上面还布置了箭楼。
让何苗感到惊讶的是,依托潼关建筑的各种工事,大多数都没有城门。
没有城门,就意味着那些土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守”。
一旦土堡沦陷,守在里面的士兵甚至都很难逃脱出去。
何苗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没听说过这种只守不攻的打法。
如果何苗能够爬到更高的堡垒上俯瞰,就会发现,整个潼关内外,被打造成了一层层、一叠叠,宛如细长鱼鳞一般的堡垒群。
这个防守阵型,叫做“春蚕”。
春蚕,作茧自缚,所以这个阵型只守不攻。
春蚕到死丝方尽,所以这个阵型能节节抵抗,一直打到最后一兵一卒。
接下来的七八天里,来潼关干活的百姓越来越多。
而整个工事群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土堡、箭楼、陷阱、沟壑,层层叠叠的布满了整个潼关内外。
就连何苗这种不通军务的普通百姓,也能看出这个阵型的凶险之处了。
匆匆赶到潼关的叛军也不例外。
看着依山而建的大量工事,叛军将领崔乾佑目瞪口呆。
大量的工事,折断了崔乾佑的视线。
城寨土堡之中,旌旗飘扬、弓弩齐备,也不知道有多少守军在城寨里驻扎。
崔乾佑得到军情便匆匆赶来,他手上只有八千精兵。
这八千人以轻骑为主,没有攻城的器械。
原本崔乾佑以为可以趁着潼关的混乱之际,一鼓作气拿下潼关。
没想到,短短十二天,潼关就已经变成了肃杀森然、危机重重的堡垒群。
事实上,崔乾佑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划时代的防御布置。
这个叫做春蚕的阵型,依托山势地形,潼关内外的一切可利用的陡峭之处,都被明岳巧加运用,布置了易守难攻的土堡。
参加工事建设的民夫多达万人,为了吃饱饭,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让这座阵型的崛起速度,彻底超出了崔乾佑的想象!
但崔乾佑既然来了,总不可能便灰头土脸的自行退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