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帝师-《剑歌行》


    第(2/3)页

    令牌还是东宫时期的金质牌符,款式与新帝登基之后颁发的令牌完全不同。

    城门官知道,拿着这种东宫令牌的人,肯定是皇帝陛下的亲信,而且是在新帝登基之前,就派出去办理大事情的亲信。

    城门官特地抽调了几个士兵,负责护送明岳等一行人。

    长安城内一片破败的景象,皇宫更是被叛军糟蹋得不成样子。

    反倒是太子的东宫,因为李扩早早逃走了,所以东宫人去楼空,里面值钱的东西也都被搬走,所以宫室建筑没收到什么影响。

    李扩登基之后,便迁到了东宫居住。

    守卫在东宫门口的侍卫几乎全都认识明岳,所以不需要通报,就直接让明岳等人进入东宫了。

    明岳将洛雪和陆晨安顿好,便来到御书房找李扩。

    御书房的门敞开着,几个侍卫在院子里把守。

    这些侍卫,是皇帝最亲信、最信赖的一批侍卫,他们都认得明岳。

    因为早就得到了叮嘱,所以侍卫们向明岳抱拳行礼,任由明岳进入御书房前的院子。

    远远的,明岳就能看到李扩穿着明黄的袍服,坐在居中的书案前,神情颇为憔悴。

    他的下巴上刻意留了些胡须,看起来比以前更有威严。

    在皇帝身边,几个大臣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向皇帝禀告着什么。

    明岳的耳朵聪敏,距离尚远的时候就开始倾听。

    大臣们禀告的,是关于长安重建的各种大小事务。

    新帝登基之后,便在明岳的帮助下驱逐了帝都内的叛军,并夺回了潼关,算是将帝都一带的情况稳定下来。

    为了保持皇帝的威严,李扩放弃了逃往蜀中的计划,试图在帝都重现皇朝的繁华。

    现实是残酷的——帝都别说是恢复往日的繁盛,就连养活城里越来越多的人,都变得非常的困难。

    李扩努力征调各地的粮食运到长安来,但明岳从书信中得知,事情并不顺利。

    蜀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其中有不少人是赵林甫的门生和亲信。

    赵林甫死后,蜀中人心惶惶,再加上蜀道艰难,一时间粮草很难从天府之国运出。

    至于其他的地方,要么贫瘠,要么偏僻,要么对新帝颁下的命令阴奉阳违,要么借口现在青黄不接、粮食紧缺,短期之内也不会有大批的粮食运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