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这些圈点,圈出来的是什么呢? 而这段副歌“无关风月”也是有典故的。 它出自欧阳修的《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苦。 值得一提的是,《兰亭序》这首歌发布后方文山还有些后悔,因为当初他本想用《无关风月》作为歌名的……他认为《无关风月》更贴切一些……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这句也不简单。 悬笔,即悬肘用笔,写过毛笔的人对此应该都不陌生。 而岸边浪千叠,则是对《兰亭序》书法壮阔的形容。这一句应该也是借鉴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千堆雪、浪千叠…… 方文山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其胸中墨水,却甩开了大多数高文凭的作词人。 很奇怪! 周董、方文山两个文凭都不高的人,搭配在一起,却偏偏在乐坛掀起了巨大的风浪。 《兰亭序》的词着实将曹野给惊艳到了。 观众们也觉得词美。 但他们的分析达不到曹野的那个专业层次。 但他们起码能分辨出好或者不好。 大家正听得入迷。 忽然方默的唱腔一转,竟然从流行唱法转变成了戏腔。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歌词和之前是一样的。 但戏腔一开! 导师、观众都惊得瞪大了眼睛。 “方默还会戏腔?”陆安琪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在她的印象里,方默是一个文艺青年,唱腔和唱功方面都不是特别出色。 但这一口戏腔, 一瞬间让她对方默的看法改观了。 不仅好听! 而且专业! 唱得很稳。 即便时学戏曲出生的她,都暂时挑不出毛病来。 舞台下的观众则更是深感震撼了。 “竟然还有戏腔! 猝不及防。” “戏腔一响瞬间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我的妈呀!怎么可以这么好听。” “许放算是把中国风玩得明明白白了。” “词曲、戏腔!让我直接跪下!喊一声拜见中国风祖师爷。” 戏腔让整首歌的风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绝美的戏腔和绝美的歌词搭配在一起,让听者欲罢不能。 歌曲进入第二段。 主歌部分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但如果仔细读了上面欧阳修的《玉楼春》,你会发现,第二段的主歌部分竟然是对《玉楼春》意境的一种诠释和延续。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湮灭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徒留胭脂味” 《玉楼春》缠绵缱绻的离人意境被完美融入在了这段歌词里。浓浓的思念沿着歌词弥漫开来。 它没有直接说我想你。 中华文化从来都是含蓄的、婉转的。 这段歌词亦是如此。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掬一把月”源自于李白的“掬月传说”。李白要去水里捉月。 同时呢这里还充满了宋诗里的禅意表达。 佛教中有色空观,镜中月、水中花,都是源自这里。掬月、拈花总是经常被放在一起,象征着物是人非,终归空无。 有一个叫做陶梦桂的诗人,他写了一首《读传等录》,里面有一句:“水中掬月徒辛苦,衣下寻珠只等闲”。 由此可见方文山的文化底蕴之恐怖。 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远非如此。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一句歌词也大有来头。 姜夔曾写过一首诗《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在梦中女子见到了自己的情郎。 她和情郎相隔着漫长的距离,一轮明月,已经无法将自己的相思传达。 因此只能在失眠之夜,以针线密密缝来度过这个思念之夜。 所以《兰亭序》里不仅有《兰亭序》! 还有数不完的典故! 装着华夏文化的底蕴。 这首歌的美! 也是华夏诗词的美! 华夏文化的美! 恐怕除了华夏文字和诗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语言能表达出如此美好的意境来…… 汉字才是最屌的。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 歌曲终于迎来了尾声。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湖。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方默一曲唱毕! 全场起身! 掌声雷动! …… …… 第二更。5400字章节。这一章写了很久。求月票、推荐票、打赏。感谢所有投票、打赏的老板。祝你们看小说网不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