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符与剑,东极与徵侯(上)-《人间从来不长生》


    第(1/3)页

    人家都是驾鹤西去,周宗却是带着吴秋舫在山间拨云开雾,乘雕而归。泠泠秋风擦身而过,寒意有些砭骨。

    秋舫第一次下山,心中一边装着与道人的不舍离别,一边揣着对尘世的困惑不安。待得心情稍微平复一些后,他微微晃了晃脑袋,摇散有些上头的睡意,开口向周宗问道:“周师叔,我们此刻往何处去?”

    “先去洛城,咱们东极门的地界。”周宗微侧着脸朝着身后的少年说道,不知是带着几分自豪还是为了压过嘶嘶作响的风声,声音颇为响亮。

    “敢问师叔,东极门是?”少年不解地问道,他傍晚在餐桌上听师叔简单提过一嘴,想必跟自己有很深的渊源,发问时的目光也变得凝重。

    周宗长吸一口气,他知道吴秋舫对山外事物一无所知,好在洛城距此尚有八百里之遥,旅途还长,给足了他向少年答疑解惑的时间。

    “东极门是你师父和我所属的门派,等到了明年,创派就有百年了。”周宗脑海里的回忆呼之欲出。

    “创派之人是你太师父玄明子道人,太师父你明白吧?就是你师父的师父。你太师父二十八岁离开徵侯山,凭借我们引以为傲的符箓之术独自创派,仅用了五十余年时间,便名震世间。”周宗平视前方,渐渐打开回忆的匣子,提到他倾注心血的东极门,那双鹰隼般的眸子里便闪烁着华光。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符箓之术,你可知有何渊源?”

    这事少年倒是有所耳闻,他幼时也曾向晏青云请教,每日里写写画画的那些黄符纸,究竟从何而来。说起此事,晏青云的眼神里都装着几分敬重,他总是讲:“符箓之道,是天上的本事,你我能学上皮毛,便是万幸。”至于其他,晏青云似乎不愿多提。

    由此,少年只得答道,“师父不曾详说。”

    周宗大概猜到此情此景,只好无奈一笑:“传说自古有仙人留符经与剑诀在九山九岳之上,盼有缘人能得而习之。世人倒也不负仙人所望,不少人都寻到了这两样东西,可毕竟距离仙人留下经书的年代已久,符经与剑诀饱经风霜,早就残缺不全,纵使你拿在手中,也只是管中窥豹,学到一点皮毛,想要悟出其中真理,没有丝毫可能。”

    “至于如今我们为什么能将符箓之术用得如此精通,那就得从徵侯山说起了。徵侯山来源于八徵六侯,是九山九岳中的第一大山。创派祖师名为六八道人,此人年轻时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道观弟子,中年时喜好云游四海。不料一日,也在某山中得了仙人遗留的符经与剑诀,你想那六八道人不过是一介普通小道士,自然跟他人一样,觉得这符经与剑诀那叫一个晦涩难解。只不过嘛...”

    说到此处,周宗突然停住,摇头晃脑地卖一个关子。

    这等故事,对少年而言自然是有兴至极,忙不迭地追问道:“只不过如何?”

    “只不过天意这事说不清道不明,再后来的一日,他云游至徵侯山,在山顶上遇见一个同样普普通通的老头,那老头端坐石上,嘴里不知在念叨些什么东西。道人便走上前去,这不听不打紧,一听竟是在朗诵符经。道人心知今日遇见的人就算不是什么大罗金仙,也该是世外高人,心中简直大喜过望,连忙上前,拜服于地,请老头不吝赐教。老头倒也直爽,将完整经文与剑诀以口相述,甚至不懂之处还为六八道人答疑解惑。但谁知道这老头只传了他一半,便说渴了,让六八道人下山去取水来喝。”周宗慢悠悠地说着关于东极门来源的故事。吴秋舫全神贯注地侧耳倾听,一时半会也不再去想渐行渐远的震明山了,一门心思聆听着周宗对东极门历史的讲述。听到此处,少年一双漆黑的眼珠子在眼眶里一个转悠,突地一问:“那六八道人去了吗?”

    周宗听了倒是一愣,脸上有些哭笑不得,心中想着这孩子关注之处总是这般与众不同,但嘴上还是乐呵地说着:“去了啊,当然得去,你说他能不去吗?不过他回来的时候老头早已不知所踪。至于后来的半本经文嘛,也就不得而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