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周乾将汉唐宋元的记载,说给朱元璋听。 “可是历朝历代,文臣认为温室种的菜不符合天意,是不详,说什么逆天而行去种菜果,杀费性命,因此温室大棚并不受人重视。”周乾摇头叹息,文臣思想陈旧。 朱元璋另辟蹊径,并没有接着讨论温室大棚逆不逆天,而是心中多了其他想法,想考考周乾:“若是有一天你坐皇帝,搞这些温室大棚,朝臣也这么反对你,你会怎样对待他们。” “我不会去说服他们,我会先去做出来,用事实与朝臣说话,他们若还是冥顽不灵,嘴里乱说,该杀便杀。” “那你不怕别人说你残暴?”朱元璋心里震撼,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果断,不畏人言,有自己主见,十分好。 “残暴?温室大棚可以给百姓带来幸福感,可以让农户富起来,粮食充足起来,不再局限于春播秋收冬储藏,余粮更多不好么?” 凡事能想到百姓,不被眼前利益所蛊惑,已经是先人一步,比同龄的皇子皇孙还要胜出一筹。 朱元璋明显能感受到面前这孩子的心胸与志向,忍不住疑惑道:“为何大棚能与百姓的幸福感有关,什么又是幸福感?” “我买地做大棚,一来为了赚些银子留着用,二来为了农学社,如今农学社已经有两三百的农户,他们都是种地有经验的人,往后将温室大棚慢慢的推广起来。” “幸福感便是,百姓吃饱饭,也不缺吃不缺穿,凡是想读书之人都可以达到识字认字,天下无战事。” 朱元璋摇摇头:“孩子,这天下永远都会有战事的,” 周乾笑了笑:“狄老头,我说的是百姓感觉不到战事。” 朱元璋疑惑起来,古往今来,无论是征战还是防御,一旦战火起,最先殃及的百姓,赋税,军费都得无形中在百姓身上薅。 “只有将农业发达,大明经济越发的繁荣,国库要真充足,就算征战他国抵御外敌,对百姓影响也会低。 但是这一步需要很长时间积累,银钱和人才是最需要的,我近来常于工匠一起,这些都是人才,将他们集中组织起来,挑选出来,稍加培养,便是和文人一样的人才。” 朱元璋听的惊讶,但他没有再说什么反对话,故元虽然残暴,工匠却是十分的多,许多农具和农书,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想到这里,朱元璋竟有些暗自激动起来,若是今后将大明王朝从标儿手里交给乖孙,那会如何? 朱元璋感觉自己呼吸浓重起来,这个念头在他脑海慢慢的生根,就像他把周乾当成大明未来的种子,种在汉家疆土中。 期待他汲取养分,长成参天大树为百姓,为大明做一番事业。 “今后大明朝还会造出玻璃,再研究出塑料,便可以叫玻璃大棚和塑料大棚。” 周乾说到这里,笑了笑,又坐下来喝水:“我不过是升斗小民,若是没有后盾和雄厚的钱财,人才,我也怕是空谈。” 周乾心里叹了口气,他方才说的情绪激昂,却忽略了自己还只是个国子监监生。 朱元璋反问:“你就没有过雄心壮志吗?坐拥天下?” “…………”周乾语塞,“大明朝现在还挺好的,朱皇帝对百姓也好,又不是暴元弱宋,我无缘无故叛乱,只是拉着百姓在水深火热中。 有些东西,它高于生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