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臣也辞。” 朱元璋看着要辞官的众官员缓缓说道:“嗯,咱知道了,来人,给他们准备笔墨,让他们写份奏疏辞官。” 听到朱元璋的话,杨靖和其他官员都惊呆了,一张张老脸上凝固着相同的表情。 吏部尚书詹徽的肩膀毫无生气的耷拉,他几乎一颤,他只是吓唬吓唬人而已,没想到陛下来真的。 “还有谁要辞?”朱元璋问道。 这下没人说话,朱元璋继续缓缓说道:“你们就是给惯的臭毛病,百姓哪个不纳粮交税?怎么到了你们这里就不成了。” “写吧,辞了官的,都是藐视大明朝堂,全部推出去斩了,标儿你数一数共有多少人。” 朱标虽然赞同士绅纳粮,但看到朱元璋要斩十几个官员,便道:“容儿臣再劝劝他们。” “诸位,士绅纳粮于民于朝廷都有意义,还请诸位能够支持。” 此言一出,几个官员也不敢乱说话了,顺着朱标这个台阶灰溜溜的接受劝告:“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等愚钝。” 吏部尚书詹徽手指指着上天,语气更急:“不能坏了规矩,这士绅纳粮便是行不通的。” “对!”杨靖跟着一起:“陛下,虞王胡作非为,难道陛下也糊涂了,任由他毁了朝廷?” “工部尚书给本王扣这么大的帽子可真是厉害啊,毁不毁朝廷,你说了不算,大明百姓说了算!”周乾道。 “胡作非为!”杨靖指着周乾,性格暴躁起来,他气疯了,辞官都没用,御史撞柱子也不撞了。 朱元璋不吭声了,久久的沉默着起身,“来人,将吏部尚书詹徽,工部尚书杨靖推出午门斩首,此事交由虞王处理。” 话音未落,刚才几个求辞官的武将和文官纷纷回到队列,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一天要斩两个尚书,这在大明朝也是一桩大事,但没人去求情。 朱元璋道:“吏部尚书,工部尚书职位空缺,由两部侍郎接任,依次提拔。” 湖州府知府道:“陛下,此事还请三思!” “来人,把湖州知府拉下去一并斩了。” 詹徽和杨靖觉得凉凉了。 午门外。 今天天气很好,晴空万里,正是阳春三月好时机。 周乾跟着侍卫,杨靖和詹徽嘴里不停的斥责周乾。 “蒋瓛,动手!” 周乾说完,詹徽和杨靖便被侍卫按住跪下。 詹徽道:“我将留名青史!” “不会的,有关你的名字,本王会一把火烧掉,做梦去吧。” 杨靖还没开口,蒋瓛就一刀斩了下去,道:“文人就是啰嗦。” 周乾看着湖州知府道:“你儿子赵谦上次辱骂本王,你没忘吧。士绅纳粮就你这个知府反对的欢!” 看到三个就地正法的,周乾想了想说道:“士绅纳粮今年必须执行,对了蒋瓛,你帮我做个事,把杀了两个尚书这件事宣扬下,再夸大下,为士绅纳粮推行做个铺垫。” ………………………… 很快,虞王因为士绅纳粮的事情斩了两个尚书的事,就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传向各地,还在许多官员的口中往出传播。 国子监里,一群监生连今日的功课也不做了,纷纷讨论,他们将四书五经放好,坐下来讨论。 “听说了吗,虞王竟然斩了四个尚书啊。” “胡说八道,但凡你有盘炒豆子也不至于醉成这般。” “此事千真万确,因为他们反对士绅纳粮。不信算了,迟早你们都会信我的,不骗你们。” “那我们还是别反抗了,士绅纳粮就士绅纳粮吧,拿钱买平安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