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高炉-《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朱元璋不去问,他在等何夕自己说。自己敞开心扉。
就好像朱元璋敏锐地感到,生产力这个词,背后有很大的文章。
------
南京郊外。一条小河蜿蜒流淌。
小河应该是长江的支流,水量并不算小。上面架着一辆水车。已经在慢悠悠地转动了。
水车与鼓风机还没有连接,而鼓风机却固定在高炉的一侧。
高炉有一丈多高。并不是单单一座孤零零的高炉。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下面有通火的风道,而围绕着高炉,有一个大不的平台,是要从高炉上面投料的。至于下面的出料口,还有一个几尺深的方坑。
一般来说,直接从出料口出来的铁水,凝固之后是生铁。
而从出料口将铁水引导在方坑之中,不断地搅拌。最后冷却下来的铁是熟铁。而生铁与熟铁,再次一起煅烧出来的就是钢了。
何夕爬上爬下,不厌繁琐的将所有地方都看了一个遍,还趁人不注意的时候,用手机全部拍照记录下来。
虽然何夕期盼一次成功,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他对这一次实验毫无把握。所以只能够记录下来一些有用的资料。作为将来的参考。而且他还提出一些意见。比如增加风道,增加风力等等。老生常谈的话题。
不过,工匠们都一一照办了。
就这样一日忙碌下来,算是将高炉改造好了。
当天晚上,何夕根本没有回宫,而是在附近找了一个地方休息。徐保儿一行人贴身护卫。反正何夕只当他们在护卫吧。
第二日一早,算是正式开炉了。
一层铁料,一层焦炭,然后各种助燃剂,将一丈高的高炉填满。随着何夕一声令下,开始点火。
鼓风机在水力作用下的呜呜声,开始鸣叫。
从点火到整个高炉都烧开,需要好几个时辰。
何夕本来在高炉边上,但是随着高炉点燃,热浪蒸腾,如有实质一般的热气,让何夕觉得好像烤炉一般,只能步步后退,最后在河边选了一个地方,放了一个竹木椅子,坐在上面等。
“大人。”徐保儿说道:“这里不过是一些下人做的粗活,大人何必在这里,不如移步到一边喝茶?”
何夕看了一眼徐保儿,看着高炉边的工匠。很多工匠都将衣服给脱了,只剩下牛犊短裤。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离开高炉太远。何夕没有经验,这种场面,是他第一次看到。
故而,也不可能从高炉一些细节中看出什么?
比如高炉之中燃烧声音,高炉里面燃烧的颜色,等等。从而判断高炉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而这些工匠却不一样了。大明开国之初,将江南所有工匠都聚集在南京。
南京的工匠代表着大明工匠的最高水平。而这些不能被推举出来的大工匠,那个不是手中有一手绝活。
这种高炉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
所以,他们时刻关注着火炉之中的变化,想要看看焦炭的效果如何。浑然没有感觉到自己依然是汗流浃背了。
何夕却看在眼里,说道:“也好。你派人去取一些凉茶,不用太好。能解渴就行。或者绿豆汤一夜行,用桶运上来。分给工匠们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