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政府现代化-《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朱元璋一愣,说道:“逢进必考?”

    “对。”何夕说道:“吏员之所以被歧视,是他们整体上来说良莠不齐。但是必须。说县令是亲民官,但是真正接触百姓的是什么?就是这些吏员。”

    “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而今整个吏员体系,有礼义廉耻可言吗?或许有一些。但是决计不多。”

    “如果整个吏员体系的问题不解决。大明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吗?”

    “要解决吏员问题的。一方面打破官吏之间升职的隔阂。一方面要提高吏员整体的素质。而天下之间,素质最高的就是读书人。”

    “将他们引入吏员体系,用一段时间,更新换代。让他们成为大明的新鲜血液难道不好吗?”

    “猛将必发于行伍,宰相必起于州部,如果有人能从吏员一步步到了部阁,必然是人才。”

    朱元璋听了之后,然不住以手击股,心中暗道:“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

    在朱元璋看来,这就是一个很好替代科举的手段。

    为什么这么说?

    科举最大的功能是什么?是拉拢读书人。给予百姓上升渠道。

    而今让读书人从吏员做起。虽然得罪了很多士大夫。但是拉拢更多的普通读书人。天下读书人中。到底是士大夫多,还是普通读书人多?

    自然是后者。让这些读书人有出路。他们就不会闹事。

    而那些士大夫就闹不出什么事情来。

    而且即便是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大明素质最高的人群是什么人?是读书人?在绝大多数百姓都是文盲的情况下。能识字就已经不错了。而读书人不管读什么书。都是可用之才。

    而大部分底层读书人其实很实际的。他们对朱子学,理学,乃至是儒学,并不是太在乎的。什么道统所在,也不是太在意的。

    朱元璋对于宋濂这样有才华,有气节,但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的读书人是又爱又恨。而如果用这种办法选拔出来的读书人。在办事能力上定然没有说的。而在其他方面估计也没有那么执着了。

    不过,几乎转瞬之间,朱元璋就想到一个问题。

    并不是官吏一体强大的阻力,也不是因为代替科举带来的阻力。朱元璋只要下定决心,这些事情都能解决。问题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就是钱。

    官吏一体的话,那是要给吏员发钱的。

    而大明需要多少吏员?这是一个朱元璋不敢想的数字,寻常小县少说也有一两百人吧。全国一千多个县,几百个府,三百个卫所。再加上中枢各级衙门。

    这个数字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超过了卫所军。

    毕竟在后世,公务员超过了军队人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是朱元璋完全不能接受的。

    wap.

    /91/91296/2096057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