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史学的使命-《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练子宁说道:“吃了什么,已经饱了。”
黄子澄说道:“你吃了什么?”
练子宁说道:“这个。”
黄子澄低头一看,却是何夕在课上讲的东西。练子宁仅仅凭借记忆,将何夕讲的大多数内容全部记录在案,仅仅是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的而已。
黄子澄说道:“这个-----”
练子宁说道:“微言大义。什么是微言大义,这就是微言大义,能听此言,三月不知肉味,这区区米饭又算得了什么。”
黄子澄此刻才发现,平日里十分冷静的练子宁,此刻十分的不冷静,甚至隐隐约约有几分狂躁之意。
不是向来冷静的练子宁如此激动。是因为何夕讲的内容之中,有太多社会学的处理方法。比如数据的处理,归纳总结,逻辑发展。科学方法等等。毕竟历史学在后世也归社会学科之中。自然有很多社会学科的处理办法。
这些东西在后世很多人看来,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很多人震撼于何夕对史学边界的扩展,对史学概念的更新。这种革-命性的发展。但是练子宁敏锐感受到这些。更是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办法的运用边界。
要知道很多社会学科的方法。都是从科学那边引过去的。
这也是何夕有意为之。他其实想用史学囊括所有的社会学科。从而将很多后世的治国思想引进过来。当然了,这仅仅是何夕的远景计划。
这些东西,让练子宁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吃饭,至少此刻的练子宁一点也不觉得饿。
黄子澄说道:“是,今日何先生所讲,实在是出乎我意料。但是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练子宁说道:“等会再吃吧。”
黄子澄说道:“不管什么都要吃一点,不要忘记了,何先生下午还有一堂课。你不吃饱。何先生讲课的时候,精力不济可就不好了。”
练子宁心不在焉,三下五除二,吃得不知道是大米还是沙子。总是处理完了。连嘴角有一粒米也没有发现。
黄子澄见状,将碗带了出去。“对了。”黄子澄走出去之后,忽然回来,扒着门说道:“你写完之后,让我抄一下。”
毕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将数个小时的讲座,一点不漏的全部写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