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三)-《清明祝》


    第(2/3)页

    “若要解决海患,必先探寻海寇动兵之由。这些贼人本来没有头领,只是各自为战,散兵游勇,故而经年蛰伏,不敢进犯天朝。如今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是因有一名夷国逃兵自南洋来,占据一处小岛,以金银纠集部众,广收贼心,为之缮甲磨兵,怂恿他们来犯天威。于是据此可知,他们人数不多,只得抄掠百姓,不能攻城掠地。而官府迟迟不可灭者,无非两点:第一,离他们巢穴太远,无法彻底扫荡;第二,他们来去无踪,行军神鬼莫测,官兵一旦疏忽,便要为其所袭。”

    “鉴于此,下官决定习效他们的办法,筹划在岛上建立防御,”说着,钮远快步移到了一张牛皮地图面前,指着一大片的海域说,“柳公你看,自山东以南的大片海疆,岛屿无数,可谓星罗棋布。若能派大军进驻诸岛之上,大修城墙炮台,四处连成一片、遥相呼应,那群贼人还怎敢靠近陆地一步!”

    “把守境拓展到海岛一带,固然是好事,但这些岛屿多数孤小悬绝,如何保障粮饷?”柳镇年凭着一副西洋眼镜,将将看清了地图。

    钮远不慌不忙地笑着,作了深揖:“对于这点,下官早就想好了解决之策。既然防守之责在于诸岛,那么陆地便可安定下来了。当迁徙居民至沿海屯田,必可保证供应不缺。”

    “怎样,二位都支持么?”钮远不知不觉地挺起了胸膛,背着手问。

    这句话平稳地落地了,却没有人将他拾起,得到的唯一回应只是压抑的沉默。柳镇年用遍布皱纹的双手缓缓摘下眼睛,目光直直地朝向桂辅。

    后者不得不看向他的眼睛,对视了一会儿,顿时不知所措,只笑着说:“主意不错,挺好的。”

    原本胸有成竹的钮远看到这个画面,不由得感到难堪,羞愧之情溢于言表,他闷下头去,越想越觉得柳镇年的反应莫名其妙。

    “桂太尉支持就好……”柳镇年随即开口了,“奉相,有多少人联的名?我两个也签上,你自己去交给皇上看罢。”

    “禀报柳公,几乎所有的主官都签了名。”

    “好,我明白了……”柳镇年用他那老迈缓慢的声音说道,已经没人能从中听出当年的气势了。就连钮远也一样,他根本不在意柳镇年的语气是重是轻,毕竟听起来都是一样的懦懦。只静等着这位老头子签完了字,就带着奏疏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