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厚生-《大宋世祖》


    第(2/3)页

    默然了一会,赵鼎开口道:“前汉应该比古周要强。其余的不说,古周青铜器还是贵重之物,百姓们多用木犁耕地。前汉时期,铁器已经可以用于耕地。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赵鼎的回答让赵似大吃一惊,对这位少年郎刮目相看。

    看来只要帮当今的学子英才们纠正思维方式,他们以后做得比开了挂的自己还要厉害。尤其那些历史牛人,他们才是真正开了挂。

    赵似继续问道,“我大宋百姓,比前汉百姓,生活得是好还是坏?”

    又停了一会,李纲答道,“当然是我大宋百姓生活得比前汉百姓好。从汉时书籍记载的衣食住行,我大宋百姓比前汉百姓要强多了。”

    “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几人迟疑了一下,纷纷地答道。

    “与时俱进?”

    “人口增多,土地变大。”

    “耕种的工具更好了,用的种子也好了。沟渠水利也修得更多了。”

    赵似笑着说道:“朱藏一说的,有点挨上边了。是生产力提高了。”

    “生产力?”

    又是新名词。

    “就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赵似简单地说明道。“以前用刀耕木犁,现在用牛耕铁犁。这就是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为什么在不断提高呢?就是人对美好生活的欲望。”

    “人总是希望吃饱穿暖,所以想尽一切办法种地织布。在满足这些条件后,又想吃得好,穿得好,住得舒适,于是人们又开始养蚕抽丝、架桥铺路、修建阁楼...正是这种欲望,推动着生产力在一步步向前。”

    李纲三人不由地点头,可是用心一琢磨,发现有些不对劲。

    “赵官人,你说的生产力,跟此前我们讨论的公共支出有什么关联吗?”

    “关系很大啊。因为公共支出,不仅包括厚生福祉,还有更重要的职责,提高生产力,增加亩产,促进工商...”

    听了赵似的话,三人有些迷糊了。

    “赵官人,公共支出还有这功用?不知如此实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