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边城忠臣运帷幄(一)-《大宋世祖》


    第(2/3)页

    于是高守忠的家眷来夏州,张元庆的家眷去宥州,这不就逃出生天了吗?

    理由还不好编?比如张府上下两三百口子,为了不给朝廷增加负担,自愿去宥州“就食”。

    又不是直接去张元庆镇守的夏州,怎么能算逃离和私通叛国呢?张、高等家都是夏国的世代忠良,在朝堂上经营多年,宗室贵族不知结交了多少。

    这点情面不可能不给。

    就算朝堂上有醒目的人看出猫腻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又如此紧张微妙的时机中,怎么好妄加猜测,伤了这么多“忠臣们”的心呢?

    到时候自毁长城,后悔莫及!

    五位心腹们把来龙去脉在心里盘算过一遍,不得不敬佩张元庆、高守忠等人,果真是老谋深算,审时度势。

    “父亲大人!”一个青年匆匆跑进来。

    他满脸尘土,被汗水冲刷出一道又一道的痕迹。穿着的一件湖绿色襕衫,皱皱巴巴,满是尘土,快要看不出原来的本色。

    张元庆大吃一惊,连忙伸出双手扶住他。

    “四郎,你怎么跑来了?你不是在宥州吗?”

    张四郎正要说话,却被一口气堵在喉咙上,直翻白眼,身子也直直地向后倒。

    两位心腹连忙把他搀扶到椅子上,然后七手八脚地抚胸口顺气的,端着温茶灌水的。

    张元庆在旁边急得直跳脚,就跟屁股被抹了辣椒面的猫,坐立不安。

    在一番安抚“抢救”下,张四郎的眼珠子终于恢复正常了。他大口喘着气,气息越听越正常了。

    “父亲大人,李仁忠去了宥州,李仁礼要来夏州。”

    张元庆听了这话,反倒镇静下来,追问道:“宗室李仁忠和李仁礼?”

    张四郎咽了一口口水,点了点头,然后放缓语气慢慢地说道:“前三日,李仁忠以兵部侍郎职,去到宥州督战。高世叔与他转圜了两日,摸清楚底细,叫儿子连夜快马赶来,报信于父亲大人。除了李仁忠,李仁礼会以河南转运使的身份来夏州督战。”

    张元庆捋着下巴的胡须,眼睛里闪着寒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