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皇权和民权-《三国之我非豚犬》


    第(3/3)页

    周不疑,这小子有才能不假,但是太张狂了些,还需要好好打磨一下。

    像这样的人,后世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于谦!

    叫门皇帝被俘虏之后,他奏请太后,直接纠结人手,拥立了一位新皇帝。哪怕战死也不向蛮夷妥协。

    景泰帝执政期间,于谦并不是内阁首辅,但是却胜似首辅!

    这样的人才,几百年才能出来一个,在他们眼里,百姓和天下大于皇帝!

    但是刘琮不能现在就用周不疑,你这性子张狂不说,说话还让人挑不出来毛病。那以后人人都学你,即便是一些无稽之谈,只要言之有理,做人主的难道还都得听了?

    为什么两宋的文人士大夫能有那么大的权势。一来和宋代重文抑武的政策脱不开关系。二来嘛,后世的文人都太不要脸了。

    宋代主张和谈,文人的观点是什么?花了那么多钱,还不一定能打赢,咱们干嘛不把这些钱拿出一部分给敌国。这样他就不会打咱们了。最荒唐的是宋代的大部分皇帝还就喜欢这一套!

    如果不是辽国自己问题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有宋辽的百年和平。但是这种资敌行为也让北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明末的钱谦益,就一句水太凉,头发痒。剃了头发之后,冠冕堂皇地做了爱新觉罗家的臣子。

    像这样不要脸的文人,在后世有太多了。开国之初武人集团还能和文人叫板,过个三五十年,绝对就是以文驭武!

    周不疑要用,但是这种说辞不能给别人教。像周不疑这样拿着这种说辞问心无愧的人太少了。更多的只能是那些个衣冠禽兽。

    刘琮突然有些明白,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要把周不疑杀了。这种人,绝对不是曹丕可以掌控的。那和他齐名的另一个神童曹冲又该是何等风采?

    不过幸好,他死了。

    再说说周不疑的那一套言论,那是民权和皇权的对比。

    封建时代,哪来的民权?真的跟周不疑说的一样做,那还要皇帝做什么?民权第一,皇帝凭什么是由一个家族传承?

    官僚体系里的大部分官员,拿着治理天下和地方的公权力,行使的却是自己的私心。慢慢的,公器就私用了。

    这是封建时代的潜规则,只要有人唯我独尊,那就一定会有这样的潜规则。

    到现在,刘琮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三年多了。他可以用各种政策对百姓好,但他绝对不敢说什么放弃皇权,开启民智的屁话。

    这是找死,他敢这么做,王莽的下场就是他的未来。

    /101/101194/29719667.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