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浑水摸鱼-《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陶文举谄笑道:"得益于少使君先见之明,而今关中混乱,各处关隘封锁,战乱四起,盐价和粮价飞涨,许多州县均出现盐荒、粮荒,唯独我泾州在少使君的英明主导下,积极囤粮采盐,粮价平稳,食盐更是免费向户籍百姓发放。

    单凭这两项,泾州就足以在四邻藩镇州县里脱颖而出,吸引大批百姓迁往定居。

    如今,不光邠州,宁州和京兆附近,乃至更远的坊州都有百姓不远千里赶来,想要迁移到泾州居住。

    乞活道里充斥天南海北的口音,百姓们憧憬泾州的美好生活...."

    朱秀也不打断,听着陶文举在那感慨似的一番吹捧,笑道:"乞活道又是何意?"

    严平刚要开口,陶文举又抢先道:"阳晋川河谷道连通邠州和泾州,乃是百姓迁移的必经之路。有的百姓流离失所而来,途径河谷道时受到军士官吏的照拂,对于他们来说,外州已经失去活路,唯有逃往泾州才能求得活命的机会。乞活道之名从百姓口中传出,久而久之,就成了河谷道的名称。"

    "原是如此。"朱秀动容地叹息一声,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泾州仿佛成了关中百姓躲避战乱的净土。

    严平被抢了发言的机会,恼火地怒视陶文举一眼。

    陶文举偷偷拱手咧嘴嘿笑,以示歉意,实则没有半分愧色。

    朱秀严肃地叮嘱道:"百姓们对泾州寄托厚望,我们决不可辜负这份殷切重望!从接纳到安置,每一步都不可松懈。这件事要是做好了,泾州必将创下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在座诸位都是有功之人!"

    众人齐声应诺,有一种备受鼓舞的振奋感。

    泾州每一日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人口增多了,土地拓广了,以前许多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竟然自发地出现集市。

    安定县城街市上的人流量大增,除了大量驳杂的关中口音,有时还能听到河南、河东等地的乡音。

    如今的泾州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康复速度前所未有的快。

    朱秀对毕镇海道:"你率领镇海营继续隐姓埋名贩卖私盐,邠州以外的价钱可以适当提高些,但我们的人不能出邠州,其他州县的盐贩想要买盐,必须亲自来押运。"

    "少使君放心,绝不会出差错。"毕镇海沉声保证道。

    严平打趣道:"毕统领如今可是跨州连片名头最大的盐枭,私盐卖的比官盐还光明正大。"

    "哈哈~"

    堂室内响起众人的笑声,毕镇海嗓门洪亮地道:"自打跟了少使君,我才知道,盐贩子也能干的底气十足!咱们在宜禄县卖盐的档口,就开在官盐铺旁边,跟静难军来查封的人狠狠干了几仗,打跑了咱们继续卖。

    咱们的探子守在城外,要是见对方大批人马赶到,咱们就撤,等人走了继续回来。

    前两天,王守恩调走宜禄县驻军,南下和永兴军打仗去了,宜禄县城里的官盐铺子干脆关门,就剩咱们的盐铺还开着,生意倒是越来越好了。

    但凡来买盐的,咱们的伙计就会宣传一番泾州的迁民优惠政策,这两天宜禄县附近,就有几十户人家去了坞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