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吴越三相(上)-《五代十国往事》
第(2/3)页
宰相查了半天人事档案,越查越懵圈,“陛下,卢渥同志今年贵庚啊?我往回翻查了快一百年了,也没看见有叫卢渥的进士……”
宣宗何等英明聪悟,立刻就明白了,“那就告诉礼部,立刻破格录用此人。”皇上钦点,保送体制内。
2,五行缺科举
冒充进士、冒充官员,是重罪,可判死刑。然而冒充进士的卢渥不但没有获罪,反而直接进了国务院……宰相们忍不住私下问他,“您跟皇上什么关系?喜提哪位公主了?”
“我坦白,我全说……”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全交代了,要争取坦白从宽,“这就是全部的实情,我……我吹牛b……”
“不,您不是吹牛b,您是真牛b!”
在体制内的这些年,卢渥一直态度谦卑、谨小慎微,极为低调,与此同时,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百官们的充分认可。后来,着名的卢携当上了宰相,新故事就来了。
卢携,本书开头的网红宰相,悍将高骈在朝里的大树靠山。卢携一直以来都有个心结,那就是家族式没文化。卢携出身范阳卢氏,是中国如假包换的高门大姓,“禁婚家”之一,真正的“豪门”。只不过很久以来都没有卢氏族人当主考官,因为“知贡举”不仅需要扎实的学问,还需要独具慧眼,也就是说需要千里马兼伯乐。进士登第、进翰林院,是读书人中的精英,而“知贡举”则是精英中的精英。
在当时,卢携与王铎、郑畋等是政敌,互相攻讦,而卢氏从来不曾知贡举,就成为王铎等人取笑卢携的把柄。卢携一直很郁闷,直到他发现了卢渥,于是,卢携在那一年提拔卢渥“知贡举”,要打破这个文化诅咒。
那一年是哪一年呢?是广明元年,黄巢进犯长安,那一年卢渥知了贡举,但那一年没了贡举。
卢渥最后一次与科举的缘分就是儿子卢赓的这次。好容易通过关系走了后门,让儿子金榜题名,却被宣宗皇帝现场抓包。
一句话,卢渥跟科举最大的缘分就是没有缘分。但凡有一点缘分,也不至于一点缘分都没有。
除去弃权的卢赓,另外24人参与了复试。结果公布:赵观文、韦说、沈崧等十五人及第。在落榜的人中,有四人实在狗屁不通,被“终身禁科举”。主考官崔凝也因此被贬。
赵观文是广西的第一个状元;韦说在后唐成为宰相,但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贬官赐死;而这位沈崧,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沈崧,祖籍福建,祖父沈辂,仕唐为大理评事,获赐绯殊荣;父亲沈超,福州长溪县令。沈崧出生时,有条大蛇从房梁坠落于床前,大蛇翘着脑袋,满怀深情地注视着这个新生的婴儿,看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出生第七天,按当地习俗要给新生儿洗澡,刚把热水放满澡盆,忽然风雨交加,“咔嚓”一声惊雷,澡盆子碎了。
人们都说这孩子不是一般人。
及第后的沈崧并没有留在京师,而是返回老家福建。沈崧为何不留在京师呢?因为连皇上都不留在京师了:李茂贞称兵犯阙,昭宗被迫流亡,随后昭宗又遭韩建挟持;汴州朱温推荐张濬当宰相,而李克用竭力反对张濬拜相,“陛下早上拜他为相,我河东兵晚上就到京师”;淮南杨行密请皇上迁都扬州;西川王建请皇上迁都成都……
在这种生机勃勃宛如井喷的情况下,沈崧留在京师又能怎样?
沈崧从长安出发,道经江淮回闽地。在路过淮南的时候,受到了杨行密的热情挽留,沈崧婉言谢绝;随后来到杭州,又受到了钱镠的热情挽留,沈崧最终选择了钱镠,成为钱镠身边的重要智囊之一,此后钱镠的书檄表奏多出沈崧之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