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作为魂穿者,掌握着第一手的先知信息。 收购蝴蝶湾,也只是第一步罢了。 接下来,在蝴蝶湾确认建造远洋港口后的半个月后。 九龙仓股权大战,也即将拉开帷幕。 这才是重头戏! 狮港爆发并购狂潮,其中船王包玉刚入主九龙仓最为惊险和著名。 八十年代中期,保罗·渣打与怡和洋行成立狮港九龙码头及货仓有限公司,简称九龙仓。 经营港口转口业务为主,在尖沙咀沿海地段设立两座码头。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及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以及酒店、大厦、有轨电车和天星小轮。 基本上是狮港最大的远洋货运港,拥有深水码头、露天货场、货运仓库。 然而,尽管坐拥如此风水宝地,英资企业九龙仓却在经营方式上存在重大的问题。 思想滞后,仅用自有资金新建物业。 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滞缓,企业发展缓慢,使集团陷入财政危机。 在地产投资上已有十年经验的李佳成很快就察觉,如果九龙仓由他来经营,绝不会陷入此困境。 于是李佳成马上着手研究,发现九龙仓拥有大量的九龙地区的黄金地段的资产,根据当时地产的土地拍卖价格每平方米6000-7000折算。 李佳成认为九龙仓的股票,至少值50港元每股。 此时九龙仓股票,还不到14港元。 在巨大的利益引诱下。 李佳成不动声色,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仓股。 随意九龙他成交量的不断攀升,引起了证券分析师的关注。 九龙仓将会被收购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大量的职业炒家,股价立马升了上去。 股价一时达到顶峰46港元,已与股票的合理价值相当接近。 此时李佳成也陷入困境,毕竟自己从制造业转型房地产仅有十年,从自身的拥有的资产量来看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个中型地产企业。 收购九龙仓股票的资金大多是从银行借来的,如果再用更高的成本收购股票,风险极大。 怡和洋行作为九龙仓的第一大股东,也曾是在狮港翻云覆雨商业巨人。 如今却被李佳成这种出道仅有十年的小家伙给抢生意,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马上就开始布局反收购战略,向汇丰银行发出求助,得到了资金上的支持。 面对这种情况。 一时间,李佳成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因为若是硬是要收购九龙仓,怡和洋行必然也会大量收购股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