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就是技术交流,眼前这个江成那可是最年轻的华科院院士呢,在科技领域是不可小觑的,共同交流也是提升自己科研能力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只是,他心头都有些怪怪的。 如果江成真把可控制的核聚变反应堆整出来了,那估计华国工程院第二天就会给他工程院院士的称号吧? 年仅27岁的华国双院士,已经不能说是牛逼了。 只能说是神一样的人物。 上追一万年,下起一百年,估计都难有江成这样的科技之“神”出现。 江成听了大家的讨论,随后笑着说道,“具体怎么实现的,自然有我们的特殊技术所在。如果进展顺利,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样机试机了。那么,等明年试机成功之后,咱们再来谈合作事宜也不迟。” “诶,江院士,你们航天公司也有研发团队,为什么会想和我们一同研究核聚变发动机呢?”许绍雄有些奇怪的问道。 “因为我的精力有限,而刚刚成立的研发团队经验不足。”江成如实说道。 但华国航天局不一样,经过几十年的研发积累,在自主的火箭发动机领域也有了自己的创新和突破。 而面对未来,不论是航天,还是军用,核聚变发动机也不是江成一个私人企业可以完全掌握的。 与其如此,还不如早些和华国官方达成合作,至少钱、人这一块是能让江成少操很多心的。 许绍雄听后,又看了看不敢随便表态的几个院士,说道,“这样,我需要和领导汇报一下,这个新合作,太过于匪夷所思了。” “可以。”江成点头同意。 反正他也不急,目前来说,通过自己的穹海市的发射基地,再加上枫运1号运载器,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小型太空基地的问题并不大。 而且三年之后,完成的肯尼亚航天发射中心能够大幅度接过运力,那个时候再建设更加庞大的基地就更为简单了。 至于合作,江成相信华国官方不会拒绝的。 这个诱惑太大了。 华国为什么不余遗力地发展航天事业,根子在于清朝时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 在近代的时候,因为闭关锁国,失去了海权。 而如今的太空资源,就是一处处未开发的处女地,谁先占了就是谁的。 未来拥有庞大的资源,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科技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