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类似杨华梅突然又不见了这类事情,以及前几天杨华梅疯狂搓澡这种事情,老两口用排除法一一排除之后,只能过来找杨若晴了。 所以,杨若晴希望待会晌午饭的时候,梅儿姑姑能准点出现,不然,这二老估计又得急到抓肝挠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骆家参加暖灶酒的亲戚朋友越发多了起来。 骆铁匠忙着招待男客人,王翠莲则负责女眷们。 骆宝宝也专门回来了,她帮着王翠莲一块儿照看女眷们。 而左锦陵刚好也还没有回湖光县,于是留下辅助骆铁匠。 团团圆圆这些孩子全都交给了灵灵这个小姐姐来照看。 院子前后,热闹得很。 杨若晴和小朵姐妹则卷起袖子在后院崭新的灶房准备晌午饭菜的事情。 不时还有一波一波的亲戚们来灶台参观。 “崭新的灶台,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台口,就像酒楼的后厨啊,烧起来方便吧?”大孙氏笑呵呵问。 杨若晴点头:“非常的就手呢,两桌饭菜轻轻松松啊!” 大家伙儿都夸赞了一番。 在这一块,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说,像大孙氏这些年长些的女眷们,她们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瓦罐,就很羡慕骆家烧一顿饭不缺热水用。 还有灶台内侧,竟然在墙壁上打了一个往里面凹陷进去的神龛,神龛里面不仅可以摆下灶神爷的木雕像,还能在前面放烛台,放供品。 这可比她们各家的灶台设计的好啊。 她们各家的灶台都没有地儿去摆放灶神爷的雕像,只能在墙壁上贴一张红纸画的灶神爷的画像。 供品啥的,也不会专门去摆放,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又或是家里平时烧了什么新式吃食的时候,又或者家里老人小孩有点头痛脑热啥的,需要去央求灶神爷庇护的时候,才会拿小碗象征性的装点吃食摆到墙上贴着的灶神爷的画纸跟前。 而经过常年的烟熏火燎,别说那些供品给熏得不像个样儿,狗都不吃。 就连灶神爷的红纸画像,都模糊不清,到最后都不晓得贴的是个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