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是一代一代的庄稼人并不会因此而屈服,他们在这边土地上,祖祖辈辈传承着,挣扎存活,繁衍生息。 “大伯!” 有人朝老孙头和杨若晴这边打招呼。 只见对面半山腰的梯田里,有个中年汉子正摘下头上的草帽朝老孙头这边摇晃着帽子,大声喊。 杨若晴认出了那个中年汉子,他叫孙奎,是孙家村如今的里正。 也是老孙头不出五服的侄子,年纪比杨华忠小个四五岁的样子。 孙奎能做上孙家沟的里正,这跟老孙头的支持离不开关系。 自打大嘎公去世,这几年孙家人回孙家沟扫墓祭祖,都是这个孙奎一家在招待。 而因为大杰是举人的身份,所以孙奎他们的田地都是挂名在大杰的名下,血缘亲是其次,主要还是这利益的挂钩……所以看到老孙头回村,孙奎很是激动,丢下手里的犁耙就往村口这边赶。 与此同时,他还催促身后田地里忙活的婆娘和儿媳妇闺女她们:“收拾收拾,快些回家烧夜饭去!” “不止大伯回来了,晴儿也过来了!快些杀鸡!” 婆娘几个一听杨若晴也来了,赶紧起身收拾东西回家准备夜饭…… 村口这边,孙奎第一时间冲到了老孙头跟前,上来就寒暄,一口一个大伯,各种嘘寒问暖。 老孙头看到孙奎,也很高兴,老汉从骡车上下来,握住孙奎的手,一边往村里走,边跟孙奎这询问村里的近况。 杨若晴牵着骡车看到老孙头这副激动的像小孩子般的模样,觉得挺有意思的。 这里,到底是嘎公的根啊,前半生都在这里生长存活,对这里的感情,不可言喻! 尤其嘎公的爹妈,爷奶,祖祖辈辈,以及嘎婆都葬在孙家沟后面的山林里,所以对于嘎公来说,回到孙家沟,看到这些熟人,以及熟人的后辈,老汉还是由衷的欣慰。 很快,不仅孙奎过来了,孙家沟其他一些跟孙家田地挂靠的村民也都纷纷闻讯赶来,大家伙儿簇拥着老孙头往孙家的老宅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