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了咸味,辣味,也就那么回事。 可当她今天尝到正宗地道的稻花鱼,才知道之前真的都是她的自我想象和一厢情愿了。 这养在高海拔梯田里的稻花鱼,首先从鱼的肉质来说,就不一样。 山里产的糯米,野苹果的口感,烧酒等东西酝酿在一块儿,经过长达半年的腌制入味,鱼肉非常细腻饱满,不柴不干,不腥不咸,异样的鲜美,口齿留香。 就连被这汤汁浸泡过的饭米粒,都那么容易入喉。 “孙奎叔,你们家这稻花鱼口感真好,冒昧问一句,这是婶子?还是哪位嫂子的手艺?” 被美食滋润过的心情,格外的愉悦,杨若晴吃了一碗饭下肚,擦了擦嘴角,趁着老孙头跟孙奎叔他们父子喝酒拉家常的当口,她也出声询问。 她这一问,让桌边所有的人都暂停了说话和手里的活计。 孙奎婆娘憨厚的笑了笑,望着杨若晴,欲言又止。 孙奎放下筷子,用手指着他婆娘,说:“我们就负责抓鱼杀鱼,剩下的全都是她一手包办!” 几个儿子也都纷纷点头,“对,是我们娘整的,我们娘每年秋收的时候都要整一坛子稻花鱼。” 平时舍不得吃,只有过年,以及家里来了贵客的时候,娘才会拿两三条出来,在锅里烧一盘子待客。 上一回吃是过年。 第二回吃上回大儿媳的娘家父母来做客。 第三回也就是这回了。 稻花鱼能得到将军夫人的夸赞,对于孙奎一家人来说,这是莫大的自豪。 杨若晴将欣赏的目光落在孙奎婆娘的身上,话却是对一家之主的孙奎说的:“婶子这手艺真不赖,若是孙奎叔和婶子愿意,今年插秧的时候多放些鱼在稻田里。” “等到秋收的时候,你们做成稻花鱼,火候差不多了,我全收了,放到我的酒楼去加一道特色菜,怎么样?” 孙奎一家人都被杨若晴的这番话给震惊坏了! 孙奎婆娘甚至一脸茫然,还没反应过来杨若晴话里的意思。 作为一家之主,并且是孙家沟里正的孙奎,脑瓜子自然比家里其他人转动的要快。 他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激动到差点站起身,他眼睛放出了光芒,强忍着激动大声对杨若晴说:“难得伱看得上咱这稻花鱼!要多少?” 杨若晴想了想:“第一年就先搞一千斤来试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