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部分村民还是听话的,听到吩咐,赶紧跑回家收拾去了。 而有些村民却不以为然,全然对这洪水没有敬畏之心,拖拖拉拉,还停留在水库附近,也不回家收拾东西。 对于这些人,杨若晴是懒得理会,总有蠢货想要交智商税。 郑家村里。 很多机灵人收拾好了东西带着一家人往袁道长指引的山的方向逃。 而有些人则不听,往村子后面的山坡上去。 “为啥要跑那么远?且不说发水了水是往底下河道里流淌,就算真往咱村来,咱往村后面的半山腰去,轻轻松松怕个球?” 就这样,郑家村的村民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听话,往更远的西边山头避难去了,一部分人则按照自己的想法上了后山。 旁边余家村,何家村的村民们也都如此。 当这个消息到了长坪村,长坪村的村民们则有四种方案。 在以上两种逃跑的方案的基础上,长坪村又多了第三种方案,那就是往镇上的方向逃跑。 还有一部分人则坚信不会淹到村子里,说就没有大正月发洪水的先例,肯定是虚惊一场…… 孙家。 “这可咋整?咱养猪场大大小小的猪加起来有四十多头呢,这得往哪里赶啊?” “往镇上方向赶吧?” “真要是大水下来了,往镇上方向赶也没用的,水会追过去!” “要不往西面山头赶吧,袁道长让咱往那边去的。” “不用往西面山头赶,猪往东面的草场那边去,那边地势高,李家村的人,还有咱长坪村的人都可以分一部分去草场那边。”杨若晴过来了,讲这个消息带给大家。 “去草场好,走走走,赶紧收拾收拾!” 事实证明,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水灾,就像一块试炼石,一下子就能试出村民们的执行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杨若晴的眼中,这应该也是一次筛选。 骆家并没有搬走,因为骆家的地势高,而且骆家的后院地势比前院地势还要高。 不仅如此,骆家有假山,假山上不仅有凉亭,还修建了一座平时上来休闲小憩的屋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