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御姐控”歌迷杨东,已经完全从方才丁婕的古风小曲中抽离出来,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屏幕。 作为一名还没毕业的文科生,他很是能够体会到叶知秋歌词中的某些滋味。 他知道歌词中“六百年”是因为紫禁城建于1406年,完工于1420年,距离现在,刚好六百年左右... 他知道歌词中的“中轴”是指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中轴线,这条线纵贯上京城南北,方才开场的画面,叶知秋正是站在中轴线之上... 他知道“九龙壁”立于紫禁城宁寿宫皇极门外的一块石璧,背倚宫墙,威严凝重,壮观无比... 每想通一处,杨东的脸色多激动一分,这种“读懂了歌曲创作者的小心思”的感觉,让他心中升起一种难以形容的自豪感。 他甚至希望春晚直播有个暂停键,可以让自己停下来好好欣赏一下这首歌的词。 唱到此处,叶知秋的声音再度拔高,歌曲进入b段。 【这龙鳞却曾经 铿锵落地犹如碎冰 一片鳞一寸心 故事飘摇我不忍听】 听到这一句,杨东终于按捺不住,“腾”地一下从沙发上站起。 “我靠!绝了!” 这一声大喊,倒是将在家中另一边房间里打麻将的家人给吓了一跳,一名妇女探出头来好奇问道: “东子,怎么了?” 杨东反应过来,急忙摆了几下手表示没事,再度坐下,脸色激动得有些涨红。 其实,在刚看到歌名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思考其中的“龙鳞”指的是什么。 龙,是华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甚至可以说就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文化象征,华夏儿女也以“龙的传人”自居。 从这个角度考虑,往小了说,“龙鳞”可以视为华夏文化的每一个分子、每一名华夏儿女;往大了说,可以代表华夏民族的气节、家国凝聚力等。 而在听到歌词中巧妙地将龙鳞落地比作“碎冰”,他是起了鸡皮疙瘩的,顿时觉得写这首歌的叶知秋真特喵是个天才! 晶莹剔透的冰在华夏的传统观念中,是高尚、纯洁的象征,“碎冰”二字,更是令听众产生无尽的想象。 华夏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在这段衰落的历史中,“龙鳞”散落,铿锵坠地,不正是如同冰晶破裂般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