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灵渠-《1850再造中华》


    第(3/3)页

    “如今国家百废待兴,正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修筑灵渠事关国计民生,你要拿出全部本事,把这项工程干好。”

    邓县长连忙应允。

    众人来到铧堤,又称铧嘴。此为灵渠的枢纽工程,用大型条石砌成,形似犁铧,劈水分流,将湘水引进灵渠,设计得非常巧妙。

    邓县长在一旁介绍说:“湘江流过铧嘴,三分江水入南渠进漓江,七分江水入北渠导归湘江。这座铧嘴是秦人在两千年前修筑的,至今稳如泰山。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至今最近修浚灵渠,我们才发现个中秘密。原来,秦人用松木纵横交错,夯实后插放在坝底。松木之上,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真是巧夺天工。”

    杨烜笑笑,说道:“秦人在两千多年前,尚能完成如此大的工程,福祉泽及后人。我们今日已有蒸汽机,已有钢铁、煤炭,岂不更应把灵渠修好?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呀。”

    邓县长很受触动,立志要把灵渠修好。

    杨烜问及夫役问题,岑毓英便不让邓县长说了,抢着答道:

    “修浚灵渠主要以广西守备师工兵营为骨干,吸收了两千多个民兵,另有一万一千多个流民,合计共有青壮年劳动力一万四千人,足以满足工程所需。”

    革命军统一两广后,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给农民,又大力开垦荒地,基本解决了流民问题。修灵渠的流民主要来自湖南,因湖南民生凋敝,特来广西讨生活。

    流民问题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满清对流民问题也极为重视,想方设法阻止流民迁徙。

    杨烜却深知,解决流民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工业化。暨南军政府正在大兴工程,包括修建铁路、疏浚运河等,都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流民只求温饱,不求津贴,越国也对流民问题持以包容的态度。所以,灵渠工地上的流民对杨烜感恩戴德,工作颇为卖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