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会见俾斯麦-《1850再造中华》


    第(2/3)页

    可是,他是个传统的普鲁士容克地主,对王室忠心耿耿。1848欧洲工人大革命时,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一度被俘。俾斯麦冒着风险亲赴柏林打探虚实,赢得了霍亨索伦王室的信任。

    俾斯麦被后人称为“铁血宰相”,是德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结束了德国的分裂,主导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又极力压制德国的军国主义倾向。

    列宁曾对他有着高度的评价,认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陆雨晨前往法兰克福,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参观邦联会议,而是为了会见俾斯麦,向俾斯麦示好。

    杨烜认为,现有世界秩序由英国主导。要想打破这种秩序,就得联合欧洲的同盟者。法国、俄国虽有实力挑战英国,却已经统一多年,并不会看重中国。

    倒是普鲁士仍是一个小国,正试图统一德国。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普鲁士不仅要面对奥地利这样的竞争者,也必会受到欧洲强国的干涉。

    这样一来,一个来自东方的同盟国,与普鲁士远隔重洋,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无疑会受到普鲁士的欢迎。

    当然,越国刚刚建立,陆雨晨又是初次出使欧洲,两国结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杨烜却想在俾斯麦身上做些文章,为日后改变世界秩序埋下一个伏笔。

    这天,陆雨晨来到法兰克福,在俾斯麦的陪同下,参观了德意志邦联会议。乱糟糟的会场,议而无果的讨论,令俾斯麦感到厌烦。

    陆雨晨见状,便与俾斯麦离开会场,邀请俾斯麦喝啤酒。俾斯麦受柏林方面的指示,要好生接待陆雨晨,尤其要关注陆雨晨与奥地利方面的接触,欣然接受了陆雨晨的邀请。

    一杯啤酒下肚,俾斯麦抱怨道:“大使先生,有时候我真羡慕贵国。贵国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底下无人敢抗旨。若有一个英明果断的帝王,譬如贵国的越王,一定能带领贵国国民走向复兴。

    “哪像我们现在这样,各邦国四分五裂,除了在议会里吵吵闹闹,还能干什么?当前这么多的问题,岂是演说和争吵所能解决的?不打仗,不流血,不牺牲,哪能统一德国?”

    陆雨晨的翻译名叫路德维希,原是一名普鲁士退役军官,后加入革命军,成为炮兵教官。此次出使普鲁士,路德维希出力甚大,帮忙物色到了许多优秀的普鲁士军官,准备到越国担任教官。

    路德维希的翻译用词准确,陆雨晨领会到了俾斯麦的言外之意,附和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