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乌龟灯-《大遂宁》


    第(3/3)页

    相大英便不吱声了。

    青城八月十五放花灯,孔明灯,这是习俗。

    这一晚也少了许多规矩道道,男男女女涌到街上,不过是凑合热闹。

    “你要看孔明灯吗?”相大英问相遂宁。

    相遂宁点点头。

    其实她并不是十分想看孔明灯,只是如果不看,就得回府,那就得跟相大英同乘一车,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还不如看孔明灯呢。

    至少孔明灯不会骂人。

    这东喜茶楼离相家不过两条胡同,从这里走回家,只需一小会儿。

    陆御也想留下来看孔明灯。

    陆太医直接绝了他的念想:“你娘特别交待了,晚上等你回去说话的,时辰也不早了,不好叫你娘久等。”

    相大英跟陆太医辞了别,陆太医带着陆御往西边去了。

    相遂宁从东喜茶楼出来,往南去。

    孔明灯已经陆陆续续升上了夜空。

    青城男女喜欢把心爱人的名字写在孔明灯上,点燃后放飞,据说心愿便能达成。

    抬头望,上百个孔明灯闪着幽幽的光火,摇摇晃晃,随着风,互相拥挤着,往更远的天边飞去了。

    天空里那些孔明灯,几乎勾勒出一个红色的楼阁,楼阁之中,光芒乍现,温暖非常。

    抬头看一会儿,脖子很酸。

    不知道是在尚季殿太过拘束,还是在宫中步行了许久消化得太快,相遂宁有些饿了。

    她买了豆腐脑,多加了糖,坐在路边的矮桌上吃起来。

    豆腐脑配上新鲜腌制的小咸菜,真是可口。

    有提着灯笼的小孩子走过来,手里的灯笼是各式各样的,有兔子灯,有凤凰灯,也有孔雀灯,天鹅灯,绿的粉的灯将小孩子的脸都照红了,那一团光影,甚是好看。

    “卖灯笼咧,竹篾灯笼,上好的手艺,我爷爷自己扎的,一个只要十文钱。”小孩子提着灯笼来到相遂宁身边:“姐姐,买灯笼吗?可以照亮脚下的路。”

    相遂宁低下头,掏出荷包准备摸几个铜钱出来,就在这时,突然有个人不知从哪里飞了过来,说是飞,一点都不夸张,他一柄长刀背在身后,脚尖垫着相遂宁吃豆腐脑的桌子,蜻蜓点水一般,就从那桌子上飞了过去。

    速度之快,如闪电般掠过,让人以为是幻觉。

    他的袍角散开,那是暗红色织金绣四合云纹的袍子,他的袍子从相遂宁脸上扫过,像是一阵风,带着一股春夜雨后竹子的味道。

    一切来的太快,相遂宁手中的铜钱叮叮当当落在桌上。

    “哇,刚才的哥哥会飞。”

    卖灯笼的小孩子一脸崇拜。

    相遂宁却有些懊恼,他是飞舒服了,可惜了她加了糖的豆腐脑。他从豆腐脑上飞过,还让她怎么下嘴?

    如果能逮到他,一定让他赔一碗,不能便宜他。

    相遂宁将十枚铜钱塞给小孩子,挑了一个乌龟灯。

    乌龟灯扁扁的,一点儿也不灵动。用竹棍挑起来,它就在空中转圈,转圈也是笨笨的。

    “姑娘,别人都买孔雀灯,天鹅灯,好看的很,怎么姑娘买了乌龟灯?这个乌龟灯扎的粗糙些,也不甚亮。”

    “所以一般人不买是不是?”

    明珠点点头。

    “所以啊,别人不买,最后不是要剩下来?我看那个孩子手都流血了,估计是帮着他爷爷做灯笼割的。这个乌龟灯笼差些,我买了,免得他们卖不出去。”

    相遂宁提着乌龟灯沿着长街缓缓而行。

    有烟火飞入半空,一刹那姹紫嫣红。

    长街的行人分分驻足,仰望着这黑夜中的璀璨。

    “你松手……放开我……你放开……来人啊,救命……”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

    这声音有害怕,有愤怒,更多的是惊慌。

    从未见她如此慌张过。

    相遂宁跟明珠对视了一下。

    “姑娘,是三姑娘的声音。”明珠小声道。

    “走,去看看。”相遂宁大步朝着相嫣的方向走过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