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摊主见她要走,顿时急了,“你说多少?” 脱粒机是找物资时搬的,本来就没啥用处,摆摊不过碰运气而已,好不容易来了个问价,可不能让这条鱼跑了。 二道贩子收购大砍价,跟摊主各种打手势说道上的行话,最终以每台10斤土豆成交。 脱粒机不重,手拎着就能走。 避开人流到偏僻角落,确定四周无人,再借着霍翊深的身高遮挡,姜宁将机器收入空间。 回来继续逛,她在一家书法字帖摊前停住脚。 老熟人,过年卖春联那位。 书法造诣极佳,可是幸存者连肚子都吃不饱,又哪来心情欣赏这些? 报价低到离谱,一幅只要一两米,仍无人问津。 姜宁看了几眼刚打算离开,谁知摊主叫住她,“小姑娘,我看你也是爱好书法之人,不买几幅?” “你写得挺好,但价值不大。” 男人神情复杂,强撑笑道:“我这儿有好东西,你要看吗?” “收藏品?” 男人压低声音,“明代字帖。” 姜宁顿时打起精神,她对这个没兴趣,奈何空间就好这口。 男人拎起袋子,打开重重缠裹的布,取出纸张泛黄的字帖,小心翼翼摊展开。 姜宁没有艺术细胞,对着字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从纸张跟字迹来看确实是年头的老货,但也别怀疑末世之前的造假能力。 她开口问旁边的,“你觉得呢?” 霍翊深还真仔细打量起来,半晌才回答,“我觉得可以。” 爷爷爱好书法,早年有过不少收藏,更没少结交藏友,三不五时相聚交流。 那时他还小,耳濡目染之下,不敢说精通但比普通人懂得多。 姜宁斟酌,开口问男人,“多少粮食?” “姑娘,这字帖是我前几年花500万拍的。”他将鉴定书拿出来,语气既激动又心痛,“绝对的物超所值。” 姜宁微笑,不说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