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国家计划-《开局天灾,我靠囤百亿物资躺赢》


    第(2/3)页

    姜宁皱眉,“潜水艇能在海底世界穿行,但真要发生板块碰撞的话,海洋会发生严重地震海啸,潜水艇根本没有办法硬抗。”

    一旦零部件损坏,照样会危及性命。

    然而陆雨却很有信心,“它们不止是潜艇,更是休眠舱……”

    这是新型潜艇,遇到不可抗拒的海洋灾难时,发动装置等可以缩回舱内,潜艇会随波逐流。

    内舱有减震设计,氧气包和食物可供应半年之久,外壳材质更是坚硬无比,哪怕撞到礁石或海洋生物攻击都不会损坏。

    姜宁若有所思,“既然新型潜艇那么厉害,全员潜艇逃生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陆地逃生?”

    陆雨解释,“一艘潜艇只能搭载10个人,而整个基地有20多万人,不说船厂的生产能力,光是打造潜艇就要用到特殊的稀有金属。”

    末世九年了,哪怕集全国之力也无法畅通供应,更何况用到稀有金属的材料可不少。

    军舰,轮船,飞机,陆地逃生车……

    基地能有今天的规模,拾荒者是有过高光贡献的,为了生存也好,为了救援也罢,他们冒着危险穿梭在一座座城市,找到很多特殊材料。

    随着天灾不断破坏,材料越来越难找,别说拾荒者找不到,就连出动军队也没有大收获。

    姜宁狐疑,“既然缺材料,为什么还要对外出售潜水艇?”

    “当然是激励拾荒者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否则稀缺的材料积分也不会飙涨那么多。”

    可姜宁总觉得不对,“建一艘潜水艇耗费很多材料跟人工,最终却只能搭载10个人逃生,会不会太浪费了?”

    几个相视,张超笑着解开谜团,“基地费那么大成功建潜艇,自然不可能只是为了搭载人类逃生。”

    火种基地,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传承。

    除了生命的传承,自然还有文明跟科技。

    这么说吧,潜艇就是一个大的发动机,除了人类逃亡之外,还需要搭载巨型储物箱。

    张超比喻道,“像拖头车,拖着集装箱前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