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庞统带头站出来提议,十有八九便是刘昊授意,众臣纷纷云从,支持曾国藩入尚书台。 反对的声音近乎于无,刘昊抬了抬手,凭空虚按,决然道:“曾爱卿功勋显赫,足列尚书台,清界招抚西域之事,就由左宗棠、年羹尧两人负责......文若拟旨吧。” “下臣,遵命!” 荀彧躬低身子,抱拳说道。 彻底敲定了清界安排之后,老司徒杨彪站了出来,巍巍然躬身道:“启禀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刘昊问道:“杨公何事要奏?” 杨彪道:“陛下圣文神武,万寿无疆,大汉王朝风调雨顺,文昌武盛,按照宗庙往例,正宜祭天大典......” 这就是祖宗礼法,不可轻废,刘昊点了点头,应承下来: “此事就由内阁安排。” ...... 朝会散后,大汉众臣鱼贯走出了乾坤殿。 此时,曾国藩身边,已经聚集了一群官员。 众人拥在他身边,都在争相道贺,有的还邀请曾国藩去他们府里喝上几杯,有的更加直接,连价值不菲的奇珍礼物都准备好了...... “曾大人今日入尚书台,可喜可贺,今晚不如就去红袖楼小聚?” “呵呵,日后与曾大人同殿为臣,某有一方砚台,当年春秋名儒所用,可凝聚文气,便赠予曾大人。” 未来的尚书台重臣,站在整个大汉王朝权力巅峰,这样一条粗大腿可是要抱住了。 “曾某资历尚浅,承蒙圣皇厚爱,心里惶恐之至,此番多谢诸位同僚的好意,在下准备入王朝学宫,闭关冲击文道宗师境界......” 曾国藩表面上笑语晏晏,实则没有接受任何方式的礼物,以闭关入学宫为由,巧妙的婉拒了众多官员的盛情邀请。 众人心里凛然,刘昊的眼光,果然厉害。 曾国藩此人,为官做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不怕别人优秀,就怕别人比你优秀,还比你更加努力! 有朝一日,曾国藩若是突破文道宗师境界,那么他的地位,必将再度水涨船高。 ...... 三日后,举行了王朝祭天大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