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各有谋算-《一世骁雄》


    第(3/3)页

    论赞破道:“不,是五万,青谊节鬼章三万人,还有南诏的两万联军。”

    论日煦听后有些愕然,本就有超过十万大军,在加上这五万,总计十五万的大军,在松州跟大晋将近十万大军对决,这是在赌大白高国的国运啊。

    “大君,真是好气魄啊...”

    想了半天,论日煦只能如是赞叹道。

    此时,晋国的大军尚在路上,已经收到了前线军报,得知甘松岭丢失的傅津川不得不下令让全军稍稍加快进军的脚步。

    将原本每日三十里的行军速度,改为每日五十里。并且让史万年率两都骑兵先行。

    好在大军尚在域内,每日增加二十里的行军,倒也能支撑得住。

    不过负责行军事宜的几个幕僚以及各部主将倒是因此变得事情繁重。

    傅津川这几日因为每日就要研读军报,以及跟众将讨论军情,作战部署,因此就没有骑马,而是坐上了宽大的马车行军。

    巨大的马车由四匹马拉动,车架并不豪华,但极为宽大,里面的设置也跟简单,只有桌子和软垫,以及堆积如山的军中文书,各种军报以及舆图。

    “严副帅和严军使的军报都送达了,青唐人是通过山间小路,冲入谷内,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对方攻势太过勐烈,严军使的军报上说是毙敌万余。”

    傅津川这边眼睛一直盯着桌子上的地图看,一听旁边李法真的话,嗤笑道:“万余?开什么玩笑,他说万余,最少得打个对折...”

    傅津川猜的也算是八九不离十,严仲武确实是翻了一番上报的。

    “甘松岭虽然失守了,眼下松州尚有宁远军两都,以及松州司马所属一千州郡兵,还有一千藩军,七千余人,且粮草军械充足,松州又是重镇要隘,想必十日之内该是无虞。”

    “我现在担心的不是松州,而是清溪关,不知道那到底是在搞什么鬼,青谊节鬼章,此人用兵奇诡,偏偏在黎州毫无动静...莫不是再等松州这里开打之后,在动手?”

    张杲道:“侯爷可是想要分兵去黎州?我军虽然号称八万,但战兵只有六万余,加上松州守军也不过是七万人,对上西虏十万兵力本就不占优势。此时在分兵却不是上策,黎州距离益州甚远,且咸阳郡王率两军就在益州附近,成都尚有两都五千人守军,即便是清溪关失守,也不可能对益州造成威胁,当下却该集中兵力,击败松州这一路西虏主力。”

    傅津川听到张杲的话后点点头,眼下头等要务是要解松州之围,击败西虏主力。

    不宜分兵。

    “侯爷,我以为不妨多做些准备,不妨让我与蜀王长子去东蛮,征召一万蛮兵协助大军作战。”

    这时候节度判官许应龙突然建议道。

    傅津川听后却没有立即决断,反而是思虑了一下。

    东蛮拥地二千里,有精兵数万,南倚南诏,西结吐蕃,是大晋在西南的最大的藩属。

    但这个藩属,一向都不怎么恭顺。

    常常四处劫掠州县,寇凌周边的小部族。

    之前蜀王当政的时候,以安抚为主,常常赐给东蛮绢布和财货,拉拢他们一起对抗南诏和青唐。

    现在蜀中形势紧张,这时候让他出兵,会不会让他以为朝廷内虚,而趁机作乱?

    不过他转念一想,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好处给多了还以为是晋国软弱。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以威慑之。

    许应龙也在一旁继续道:“侯爷,东蛮的骄狂都是因为蜀王殿下暗弱,只能诱之以利,如今侯爷既然主政西川,正当示之以威。”

    傅津川闻言笑道:“许兄所言,正合我意。如此就与我跟那东蛮的蛮王说,我以三千军尚能败青唐主六万大军,如今我与青唐兵力相当,让他出兵不过是给他机会效忠朝廷,若敢不来,等我打赢了西虏,就率大军去找他。”

    人的名,树的影。

    傅津川本就是个年轻武人,来川蜀就是来杀些该杀之人,打一些该打的仗。

    若是有些还不长眼的跳出来,一块收拾了又如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