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开天坊与辟地使-《北美洲再造中华》
第(3/3)页
为避冯、刘一派的注意,周公仁所部一半改编为治安吏,平日负责巡逻与把守城门,若有吸引平民百姓围观的活动时则维持秩序。
另一半,则在平日里务农、做工。
每隔三个月,周公仁所部便会有四分之二的司兵改变身份,一半治安吏即一百人转为农工,一半农工亦一百人转为治安吏,以确保所有人在一年之间都能得到合法的操练。
至于郑克臧所部兵力亦有类似的安排,其中半数分散于南迁三社以及青蓝、贝崇两社等澳龙人在城外的村庄,平日里参与番民的劳作,并负责维护这些村庄的治安;另外半数则是在郑家产业中做工。
同样地,郑克臧所部兵力每三个月就会交换一部分人的身份。
也是因这样的安排,过半司兵都的确会说蓝米道士部的澳龙话。尽管大绵、越汕两部的方言有些不同,但能说澳龙话的司兵总是有用的。
从如此制度设计可以看出,郑克臧确是能人。而他掩人耳目的目标也果真达成了——冯锡韩显然摸不清楚圭谷城的兵力!
既是组织兵力一事已经决定,郑克殷便要继续讨论下一个问题:
“除了组建青丘营以外,我有意迁移一部分明人至合儒,从而形成汉番混居的格局,加快对番人的教化,在昨日下发的文书中便已有写到。
“参与迁移的明人,将组成开天坊。由于组建开天坊的工作复杂而艰难,因而将不由签首领导,我将创立新职,命名为辟地使,接受我的指挥并全程负责领导开天坊的建设。”
开天坊、辟地使,自是郑克殷有意而为的名字,合起来正是“开天辟地”,郑克殷有意起更加响当当的名字,以此作为给参与者的心理奖励。
中国人向来被认为安土重迁、封建保守,因厌恶风险和变化而缺乏开拓精神。
尽管明清时期的东南沿海人民已经证明了中国人同样可以激昂开拓,攻克台湾甚至有意征伐吕宋的郑氏王朝更是其中的绝佳代表,但总体上,腐朽的中原王朝与地主社会,也确实压抑了中国人本可以有的活力。
对如今的郑克殷而言,既是出于利益,也是出于追求,都必须鼓励开拓,甚至要主动领导开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