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院士风波-《科技抽奖大亨》
第(3/3)页
他在深思海洋研究所呆的很开心,经费充足,无缘无故的掣肘少,没有学校和官方研究所那些严苛的上下级关系。
虽然很多研究都是机密的,但是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对事不对人,不会借着自己的某些小权利故意使使绊子,显示存在感。
有KPI大神的监督,也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互相踢皮球,该谁的工作就是谁的工作。
深思研究院建立起来以后,所有科研人员的待遇陡增了一大截。
车接车送,不论工作到几点都时刻有三餐提供,每天都可以要求理疗技师上门按摩,生活上简直太舒服了。
许明彦已经喜欢上这里,很多军方临时调动的研究人员也是如此。
他们都在打趣,借调结束再回到以前的单位,怕是很不适应啊。
江远的糖衣炮弹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众人对深思集团的认可迅速提高着。
同时江远也人为拔高了科研工作者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这样他们一旦回到或跳到其他研究机构,就会产生极大的失望感,这种失望感可能促使科研工作者再次回到深思集团,还会传染给他周围的其他同事,对深思集团以后的招聘有极大的帮助。
许明彦在普通人中也许声名不显,但是他的徒子徒孙们太多了,很多都是实权单位一二把手。
平时看,他就像一个邻家小老头一样。
但是当一名双院士真的决定发动力量攻击学术界的某个人时,他引起的动荡是难以想象的。
仿佛一瞬间,全国的知名学者都活了过来。
无数院士、教授、校长、研究所主任通过各个渠道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郑伟长的履历也随着林如清召开记者招待会,传遍了华国的每个角落。
中学就开始不及格。
大学读的是国外的不知名野鸡大学,还多读了一年才修够学分。
博士阶段却突然爆发,突然考上了985院校华国光电大学的光电系博士!
咦,好神奇!
难道大器晚成?
再一看,原来考的是他父亲的博士生。
怪不得。
再看看他读博以后到被抓捕之前发表的几十篇论文,似乎很正常。
直到一名数据帝出来解释,大家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匿名回答。我是华国TOP10大学光电专业的副教授。刚刚翻出了郑伟长教授的所有论文,嗯,光SCI就二十几篇,引用数也极高,乍一看很正常。但是我注意到一个信息,就是郑教授在当博导之前,除了博士生阶段的几篇论文是第一作者外,其他的论文他都是第三、第四,甚至更低的作者排名,不过论文质量非常高。他担任博导之后,开始出现大量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论文,但是论文质量低得很离谱。所以,我不得不相信深思集团林如清先生发表的言论:郑教授前期靠他父亲荫蔽度日,后期则靠掠夺自己学生的论文度日。嗯,很下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