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圣旨的背后-《神道仙游传》


    第(3/3)页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本已经被旱灾弄得焦头烂额的万里皇帝如何能不死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不管祈雨之事,是真是假!万历皇帝都需要一件事情来转移人们的视线,那怕这一场祈雨,礼仪居多。

    只要祈雨成功,便从根本上扭转万历皇帝陛下“获罪于天”谣言。

    说起来,万历皇帝一大半的憋闷都来自于外界的议论以及那一封又一封,一封比一封尖酸刻薄的奏章。

    上奏折的大多都是些芝麻小官。官虽小,口气却不小。若是不懂的人看了,还真要以为大明官场之上尽是些赤胆忠心,一心未国的好官了。

    然而,看懂之后,才会真心觉得这些奏章的背后,其心可诛。

    因为奏章之中,不见半点解决天灾,赈济灾民,乃至解决朝廷钱粮短缺的办法,反而尽是接着天灾之事,引经据典地“劝”皇帝洁身自好,早日临朝,劝皇帝早立太子,收回矿监,税监苛政,甚至还有劝皇帝反省自身,下“罪己诏书”的。

    一大帮接着天灾说事的御史清流,言官文臣们可算逮道机会了。不但奏折如此,在外面更是编排出万历皇帝种种昏君行径,那天灾生生地说成了皇帝的过失。

    以至于获罪于天,从而降下天灾!

    这哪里是在上奏章?这分明是在借着皇帝的脸皮,给自己刷声望,刷来日飞黄腾达地“政绩”啊!

    万历皇帝如何能不恼怒异常,却偏偏打不得,骂不得,就连反驳都做不到。

    谁叫他是天子,谁叫他大明朝皇帝呢?

    这些官员何尝不知道皇帝的糟心,既然敢上,自然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皇帝骂不过天下文官,反驳起来也有心无力。就连廷杖也不过给那帮居心否测之镀上一层金光罢了。

    若是打不死他们,他们便成功地刷到了“廷杖”成就,成为文臣楷模,成为清流代表。日后无论在野在朝,都有了一份沉甸甸地光辉履历。

    可若是打死了,万历皇帝就更要头疼了。因为这不但给自己增加一个“昏庸残暴”的名声,还得引来大批文官更凶狠的攻击。

    正因为有了这些事情,万历皇帝才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把所有奏折留中不发。然后不顾天下官员士绅的议论,毅然给南阳的那位空虚道长颁下了嘉奖以及召唤进京的圣旨。

    因为皇帝陛下需要一个能代表天意的人,去证实自己根本没有获罪于天的行径,也没有失去昊天的眷顾。

    至于如何能证明此人能代表天道?

    能呼风唤雨,能祈雨成功之人,不正是渺渺天意的最好代表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