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这群孩子引起了皇爷重视!(求首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2/3)页

    徐妙音莞尔笑道:“阿爹,陛下肯定是想尝尝姐夫的烤鱼……”

    徐达没好气瞪了眼徐妙音,“就不该让你去土桥村,越来越没个大家闺秀的样子了,都跟我去迎接陛下、娘娘。”

    话罢,快步往外走同时,却也忍不住笑了。

    他也是这么猜的。

    片刻后。

    徐达陪着朱元璋、马秀英进来。

    落座后,徐达忍笑,十分体恤圣意,询问:“陛下,这个时间点,你们还没吃吧?”

    “不饿,不饿……”朱元璋连连摆手,故作姿态道:“你嫂子说,很长时间没来你这里坐坐了。”

    “非要拉着咱来,其实,咱还有很多折子没有批示,坐一会儿就走。”

    咳咳……

    马秀英都觉脸皮发烫,忍不住咳嗽提醒朱元璋,架子别端太高了。

    徐妙音这些小辈站在一旁,瞧着这一幕,全都低下头,极力忍笑。

    “妙音手中的花环真好看。”马秀英看向徐妙音,笑着夸赞徐妙音手中花环,“是你自己编的吗?”

    “能给婶子看看吗?”

    徐妙音俏脸微红抬头,趁机笑着走来,“婶子,这是村儿里孩子给我编的。”

    提及土桥村,朱元璋顿时看去……

    马秀英接过花环,仔细打量着,“很漂亮,采摘这么多种不同的花编织,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抬头,拉住徐妙音的手,笑着询问:“和婶子说说,去村儿里做了什么,竟会让孩子们,这么用心编这个花环。”

    “礼物虽轻,心意可不轻!”

    “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和阿姐一起给孩子们上课,监督辅导孩子们完成课业……”

    徐妙音娓娓讲述着,在土桥村的经历。

    朱元璋认真听着。

    “婶子,你是不知道,村儿里百姓、孩子多么质朴。”

    “我走的时候,婶子们拿来一堆东西,让我带回来,长这么大,我根本没见过这种场面……”

    “出村时,孩子们就在村口路边等着。”

    “看到我时,整整齐齐执弟子礼,还给我和阿姐送了这个用心编织的花环。”

    “这群孩子,很懂感恩。”

    ……

    ‘这群孩子,对妙音丫头尚且如此,对老四恐怕更死心塌地!’

    朱元璋暗暗琢磨着。

    等徐妙音说完,立刻追问:“丫头,这群孩子的课业如何?有没有出色的可塑之才。”

    “陛下,孩子们都很认真、很努力,按照只学了半年的进度,我觉得都很优秀。”徐妙音还沉浸在离别时那种情绪中,没有多想,脱口而出:“他们已经学完了论语。”

    “阿姐已经开始准备教授《大学》!”

    ‘若妙音丫头所言不假,这群孩子岂不都是可塑之才?!’朱元璋下意识微微皱眉。

    在此之前。

    他关注此事,但没太过放在心上。

    读书不易,考功名更难!

    官宦书香世家的孩子,也只有少数人,能一步一个台阶,最终涉足官场。

    一群农家孩子,资源、环境,都太差了!

    科举的主力,是官宦书香世家、耕读传家的寒门。

    有科举以来,真正的农家子,就概率而言,其实很低很低,低的可怜。

    像他这种泥腿子出身的。

    造反做皇帝,或者造反受招安出人头地,都比科举容易。

    徐达意识到徐妙音说多了,忙起身,“辉祖,你伯父和婶子还没吃饭,去吩咐厨房。”

    “准备鸡鸭鱼肉,原来准备的都撤了!”

    “那些不适合招待你伯父和婶子。”

    都是老兄弟,他也有脾气。

    当初四郎被贬为庶民,他是反对大丫头出嫁。

    可现在看来,大丫头过的很幸福。

    他也很喜欢这个能扛起责任的女婿。

    朱皇帝是皇帝,他是臣子,没办法说什么。

    可他能让朱皇帝,吃不到自己儿子送来的东西!

    思绪被打断,朱元璋气笑了,看向马秀英。

    马秀英这回不给朱元璋留面子,她早提醒,别端着,别没事找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