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农业大学之旅(完)-《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3)页

    【咱们评价一块土地,往往也会用肥不肥来形容。肥沃,是对土地的最高礼赞。】

    【但种过地的人都知道,土地并不是能一直这样肥下去的,当一块土地被耕作太久,它的肥力就会渐渐的消失,变得越来越贫瘠。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或者是采取休耕的方式,让土地得到休息,继续积攒肥力。或者是轮耕,比如这块地今年种大豆明年就种小麦后年再种玉米,或者是上半年种油菜下半年就种水稻。因为每一种植物需要的微量元素都是不同的,这样同样起到了让土地休息的作用。】

    农科站的技术员们正在指导农民们种地。

    他捻了捻土地,对守候在一边的农民说:“你这块田现在没肥力了,你是不是一直都种麦子呢?种同一种作物太久,容易在土壤里积累病菌,而且也消耗地力。下半年最好是换一种作物种一种。"

    "能行么?"老农将信将疑。"你试试,保管比你之前好。"

    开始讲肥料的时候,这所有的农民们就已经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

    上一次仙画就提到过一点堆肥的方法,有的人也尝试着做了。虽然现在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

    不知道这次,后世女子会讲什么好的堆肥方法?

    第一段出来,就有人惊讶的出声:“的确如此!我家的田,原本应该是上等的肥田,但种了五六年之后,现在的肥力已经大不如前。"

    原来是不能连续的种同一种作物么?

    汉朝的孙小羊对自己的兄长说:“咱们家有十几亩地都是这样的!竟是因为这个原因?”

    孙大牛虽然不爱动脑子,但庄稼活儿上是一把好手,这次反应得也很快:“那咱们这次就将粟、麦子和大豆的地换一下来种?"

    休耕是做不到的,不然交了税赋后一家人恐怕只能去当乞丐讨米吃了。只能试试换着种。

    “我看行。”孙小羊点点头。

    【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家知道“马尔萨斯陷阱”吗?就是19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来的一个理论,他研究了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很多年的社会情况后发现,人口的增长往往是呈现几何形增长,而生存资源的增长比如粮食却只是算术级

    的增长。up主简单的理解,就是前者是乘法,后者是加法。那势必,生存资源到后面就会变得不够,多增加的人口就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比如战争、比如饥荒等等。】1

    【这就像是人类社会绕不开的陷阱。】

    天幕的左边出现了一个卡通小人,右边则出现了一穗麦子。

    当小人逐渐增多已经占据了整个天幕的时候,麦子才增多了一排不到。非常易懂的道理。

    宫中的帝王和群臣们都沉默了。

    他们站得高也看得远。

    刚开始的时候只觉得这英国人的名字听上去很别扭很拗口,这理论听上去也很新鲜。但细想一下,却不由得“嘶”了一口气——从自己往上数的历朝历代,可不就是这样的么?

    每一次当天下逐渐稳定,人口暴增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战乱、天灾等等。

    烈火烹油之后,往往就盛极而衰了。

    好像老天爷就见不得这天下有这么多人似的。

    站在高处的人看到天幕远处积聚起的乌云,感受到渐起的微风,不禁悚然。尤其是朱元璋。

    他自己就是贫民出身,对于粮食和饥饿的理解要更深。

    "如果当时能吃饱饭,也就不会寻思着要造反了。"他坐在儿子的灵堂前,回顾自己的前半生,“这破理论倒也能说得通。”

    而且,即使是依然有战乱有天灾,但若是粮食的增长能够比得上人口的增长,那这两者的毁灭性都不会有如此之大和如此之惨烈!

    后世,是否已经成功的绕开了这陷阱?

    【它也被称之为马尔萨斯停滞。】

    【英国打破停滞,用的是向外拓展殖民地掠夺资源的方法,而让全世界大范围内打破这种停滞的却是化肥。】

    几乎是所有的皇帝都瞬间明白了过来。

    汉武帝刘彻轻哼一声:“用其他国家的钱粮来养自己国家的人,岂不是和匈奴一个德行?”匈奴为什么屡次侵犯大汉,来边境城市打草谷?

    他们原本也是由小部落成长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为了大部落,然后草原上苦寒,根本没办法养活那些越来越多的族人,只能把心思动到了更加富饶的汉地上来。

    【1843年,世界上第一种化学肥料

    过磷酸钙在英国诞生。十几年后,德国开始开采钾盐矿生产钾肥。】

    白色的结晶体在实验室里被析出,人们欣喜若狂。

    迅速的,各种矿石被开采,送到了用现代仪器和工业支撑起来的工厂里。这些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矿石就是化肥的原料。成吨成吨的化肥被生产了出来。

    【这些化肥的出现让粮食的增长也变成了乘法!】

    【之前up主说过,70年代之后,咱们国家的粮食开始有了爆发性的增长。一方面原因呢是水稻的杂交技术出现,其余的作物杂交也出现了突破,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70年代的时候,咱们的化肥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么说吧,有科学家做过实验,使用同样的种子,种在相同的土地上,在用足了化肥和没用化肥的情况下,产量可以相差到一半!也就是说,化肥的贡献达到了接近50%。】2

    孙小羊沮丧的叹口气。

    本来还想要继续从后世的经验里偷学几招的,但当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后世物件出现后,他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希望落空了。

    完全学不来!

    别说学,根本听不懂这化肥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从何而来。但看到实验室和工厂也能猜出不是现在自己这个时代所能企盼的东西。

    【建国时期,咱们的化肥生产总量才6000吨,而其他发达国家动辄都是上百万吨,差距巨大!没办法,咱们五六十年代只能在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积肥运动,提倡“家肥出门、矿肥出土、山肥下山、水肥上岸”,各种招数都想了个遍。效果还不错,但想要成倍的增产很难很难。】3

    漫山遍野的农民从河里面挖来了河泥,从水塘里挖来了塘泥;甚至还有人从深山老林里挖来了落叶堆积的腐殖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