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成化元年-《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也先死了后,瓦剌部徹底失勢,蒙古各部都開始了圍攻瓦剌,強大一時的瓦剌部分崩離析,只能遠遁西方,徹底退出了大蒙古草原,沉浸虛弱下去,百年后,一個名為葛爾丹的瓦剌后代,重現了祖先的輝煌,但也于也先一般,如同流星般消逝。
因為大明大勝,朱祁鎮在蒙古的生活也稍稍好了一些。
脫脫不花大汗對朱祁鎮也算是禮遇有加,經常帶著他參加篝火晚會,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朱祁鎮的生活條件雖然好了一些,可回到京師的念頭一刻都沒有斷了。
經常對脫脫不花訴說自己的思鄉之苦。
而脫脫不花大汗卻沒有直面回復,他也想讓大明趕緊派來使臣,將朱祁鎮接走、到時候他們也能坐地起價,為大明要來更多朝貢的利處,可等了大半年。也不見到大明的使臣到此商談迎接他們太上皇的事情。
你們不來,我就派人去吧。
脫脫不花派派出了使臣遠赴大明,到了大同府,國書都沒有遞便被趕了回來。
難道他們不愿意讓自己的太上皇回去,還是怕自己漫天要價。
這讓脫脫不花想不明白,也從未對朱祁鎮說過這些,只是想著大戰結束,新帝登基,諸事繁多,迎接太上皇也是大事,只能往后拖一拖。
可真實的情況卻不一樣。
大明成化元年。
小皇帝朱見深已經臨朝大半年了,太皇太后也懂得放權,任用于謙為首輔,李賢為次輔,而六部官吏得到補充,全國上下,五谷豐登,百姓安居樂業,仿佛換了一個小皇帝,大明的國運也都換了。
這大好局面來之不易,就這樣李賢這個天順朝被朱祁鎮當作仰仗的首輔,起了歪主意。
他可是知道土木堡之時朱祁鎮的昏庸之表現,若是朱祁鎮回來了,難免突生變故,便主動找到了于謙,張輔,朱壽等人商議。
你看,咱們的太上皇是不是讓他晚回來幾年。
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于謙,張輔等人可是萬萬不敢說的。
但不敢說,不代表不想。
太上皇回來會老實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不會老實,現在小皇帝雖然年幼,但身體健康,賢明開朗,滿臉福相,他在皇帝的位置上呆著,大明才能更上一層樓。
李賢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對于于謙來說,君為輕,社稷為重,朱祁鎮不回來的好處,顯而易見,而對于張輔,朱壽,朱祁鎮不回來對他們的好處更大,存有一部分的私心,但更多的還是為了大明之考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