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虞衡司-《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那艘大型寶船已經完工,新型的海船也開始上馬建設。

    曹吉祥,朱儀在福建也已經匯合。

    派遣出去的小太監樸寧兒也一直都將朱儀的表現發往京師。

    看密報上面,朱儀表現得也是較為合格得。

    最起碼天天在船上呆著,也沒有出去找女人等出格得事情。

    至于江淵策書上面,再讓龍江船司制造兩艘大型寶船的事情,朱見深也在費了一番口舌之后,將這件事情搞定。

    而重新得到的三十萬兩白銀未經戶部之手,全部撥給了工部。

    可以說這筆銀子從下船而后拉到工部府庫,都沒有用一日的時間。

    這筆銀子一部分用在工部直接負責龍江船司的造船事項上。一部分是直接拉到了虞衡清吏司來當作軍器具匠人的研究經費。

    大明的火器一直都是在健康發展中。只是到了中后期的時候,所需要的經費被不斷的挪用,才造成了換代的停滯。

    而在兩百年后的歐洲火器技術突飛猛進,從滑膛變線膛,球形彈變椎型圓柱,實心變開花,但當時他們對應的是大清,兩百年過去了,但他們跟西方人來了一次大對抗的時候,用的還是大明稍稍改進的技術,沒有多少發展,可謂是一種諷刺。

    虞衡清吏司主管的軍器局,就有火器督辦之事,兵甲造,研發,生產都是他們負責。

    而六千余名技術精湛的火器匠人也是歸其管轄。

    朱見深也曾想著早點改變火器的發展。

    可現在大明的火器發展已經到了一個井噴式時刻,自己的歷史責任就是讓這種時刻延續的久一些。

    朱見深也想早點促使大明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化十年造出蒸汽機,成化二十年造出馬大神,讓蒙古部落能歌善舞起來。

    可他上一世只是個小學老師,也沒有看小說的習慣,可你見過哪個不愛看小說的小學老師,能夠對火槍發展史了解頗多的,讓他親臨一線,發明蒸汽機,發明沖鋒槍,那不是為難自己嗎?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

    朱見深只能在成年之后,讓大明在火器的發展上,少走一點彎路,少造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當然這在后期都是需要明軍用生命積累的經驗。

    不一會兒,江淵便來到了乾清宮中,匯報龍江船司造船之事。

    朱見深聽的很入神,按照進度,成化八年末,幾乎就能完成船隊的建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