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如你在车上,在火车上,依然可以拿移动电话打给家里的人。” “目前无线电通信还没普及,不过以后将会成为未来通信的主流,我国在这方面也比较重视,为了不落后于世界,我们广元市将会建成全国第一个民用的无线通信网络……” 实际上,在这年代,人们对于移动电话,也就是后来的手机,是相当陌生的。 为了让广大民众了解无线通信网络,推广邮电局的移动电话业务,梁总便上了这个节目。 梁总举了好些生活里的一些例子,让听众更好地理解这项业务。 主持人接着又问了一下常驻时事评论嘉宾,“陈教授,你对这个移动通信有什么想法呢?” “我觉得这项技术还是挺好的,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沟通,只是我据我所知,我们的技术还是用外国人的吧。” 黄院士操着一口苍老的声音:“对,外国的移动通信发展比我们先进,所以我们的组网设备是用外国的,但是我们国家也投入资源去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比如前段时间,我看到南理工的周同学发表了六篇数字信号移动通信的论文,含金量很高。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们现在是模拟信号为主,以后会升级为数字信号。” “我们以前都侧重研究模拟信号,现在这些论文的发表,给我们无线移动通信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主持人又提了一句,“据说这位周同学发表的论文学术造假?论文注水?” 梁总道:“什么学术造假?哪里注水了?你当《通信学报》的院士专家学者都是傻子吗?他们审稿可是出了名的严格。能发表出来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 “还有,这位周同学也参与了我们邮电局的项目,表现很好,我们很期待她能加入我们局,只可惜她现在还是个学生没毕业!” 黄院士打断了他的话,“这种人才进你们邮电局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应该来我们研究所工作!为华国的通信事业发展做贡献!”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瞬间就把周灵韵的身价给提高了。 能让两位大佬抢的人才,没点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黄院士可是科学界的泰山北斗啊,这里没人比他更有权威性了。 他画风一转,怼起了陈雨,“我看你发表过文章,典型的不懂装懂,你一个搞文学能指导造核弹吗?” “我不能……” “既然不能,你凭什么就信口雌黄说一个知识分子学术造假呢?你这是典型的搞文字迫害!” 黄院士毫不客气地怼他,真的让坐在收音机旁边周灵韵大快人心! 陈雨哪里见过这种架势,“我只是质疑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