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書記點點頭:“實事求是,不夸大宣傳,這值得肯定。” 不過這事,真等徹底的落實下來,那他們縣里,還能得到好處? 都已經板上釘釘了。 要的就是現在還在協商階段啊,一切都是變數,一切都可談。 “二龍,你也看見了,我們縣城工業化不錯,你也是在這兒土生土長的,家也安在這兒,這兒有你一切的親朋好友,這引入外資,建中外合資企業的事,可得考慮考慮自己的家鄉啊。這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嘛。”李書記說。 徐二龍不由撫額。 果然,這年頭,提起要引入什么外資,搞中外合作,就是一個香餑餑啊,誰都看上了。 京城里的羅家屯的羅長壽看上了,縣城里李書記聽著風聲,也看上了。 “李書記,這事,還沒談下來。再說,我這也不叫引入外資,就是想引進一點生產線。”徐二龍回答。 別說這外資還沒引入進來,就算引進來了,徐二龍也沒打算把廠建在這縣城。 畢竟,運輸成本什么的,都得考慮。 看看改革開放后,建了那么多的工廠,都是考慮的那些沿海的城市,就是因為運輸方便。 李書記很誠懇的道:“二龍,如果真能引進外資,搞個什么中外合資企業,我們縣里,絕對給你最大力度的支持,要啥給啥。” 這是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徐二龍心中開始重新考慮著這事了。 最初,是想在羅家屯弄一個地皮,搞個廠。 可現在,這李書記親自發話,要舉全縣之力支持他,他要是放過這個機會,可真是傻的。 徐二龍想著本縣的規劃發展。 按著記憶中,本縣城的第一個開發區,在85年、86年這樣建成,叫望江開發區。 這也證明,縣城的領導們,還是挺有魄力的,緊跟步伐,也在學習沿海城市,建立自己的開發區。 只不過,這選址的問題,出了差錯。 這望江開發區,處于河街跟城頭的交際地盤。 河街相當于廠區,而城頭,就作為大家的休息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