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中枢-《皇宋锦绣》


    第(3/3)页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铁跟帖,还是不一样的。同样是铁,可是杂质不一样,加上一些淬火和打造的方式,却可以让他们产生一定提升,这个提升跟钢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可是单纯铁本身的差别,是一个巨大的。

    对于赵信而言,见识过后世钢铁冶炼,他实际上,不认为钢比铁昂贵多少,一些高级的铁,他的成本,不会比钢差多少,甚至更多,不是怕惊世骇俗的,赵信会直接把钢拿出来,可是要接受,并且大规模的更换,那需要巨大的投入,还需要很大的魄力。

    要把数十万套装备,百万级别的兵器,还有其他的一些工程器材,铁器的车辆,全部的更换的话,这需要钢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是赵信拿出成本的价格,拿出亏本的价格,这个总量也是一个可怕的,有可能超过千万的数字,这个数字,会吓死北宋中枢的。

    可是铁不一样,它还是铁,哪怕性能比一般的铁高一点,价格的关系,用于替换使用,还是没有多少问题的,不存在大规模更换的问题,只是在调整和常规更换上面,进行侧重,这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来,一样达到效果,当这个总量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适时的解入钢了。

    北宋的冶铁工艺相当的发达,冷锻法改变了大宋军制,跟传统打造不同的是,他的表面性能更好,这也是步人甲冠绝一切的根本原因,可是淬火和锻造,直接比冷锻法高出了两个层级。

    换个更加通俗意思,以强度来说,冷锻法的铁,强度大概是4.1左右,这边提供的铁的强度大概是在4.3。

    看起来,只是提升了0.2,可是这个硬度的跨度是巨大,到了6以上,每0.1都是巨大的差别,或许在一两次的相交上面,看不出来,可是持续性和硬度等整体指标上面,却有巨大的提升。

    哪怕是测试的不怎么科学的北宋,这中间的差别,对于有经验的铁匠师傅来说,也是可以看到的。

    这一次,曹刿没有使用八百里加急,从他这一次的接受,单纯的嘴说,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拿到实物,好在大名府的工匠非常多,在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的前提下,5套铁质步人甲加上5套精铁步人甲都已经完成了,曹刿一件没有留下,全部派遣车船,运送到京城。

    车船的速度,可以达到日行千里,在军事体系的车船,就更快,因为不用考虑人力的余地,半个时辰,或者一个时辰更换一次,如此接力之下,速度更快。

    大名府到东京汴梁,400余里的距离,水道上面,稍稍长了一点,却也只用了的4个时辰多一点,就抵达了东京。

    为了方便,是连夜赶路,在天黑之后,就出发,或许危险了一点,可是趁夜行船的较少,最终,也在天明时分抵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