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黄米-《皇宋锦绣》
第(2/3)页
这是河黄米的特色,也因为口味和种种特点,受到了追捧,最终,这个产量和价值都高的米,成为了西北另外一个支柱。
河黄米成为了未来灵州的一个重要的象征,从根本上面,解决了灵州的很多问题,让灵州不在简单的依靠边境贸易,畜牧,有了第三条更加基础的支柱。
摆在众人眼前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瞎说不了的,不说哪一个池塘,就说是几百里的水渠,可以肯定的是,灵州会拥有最少100万亩以上的土地,大半还是水浇地。
因为灵州水利工程的缘故,来调查的人,大部分,都是跟农田水利有关的,再说了,在北宋,农业是一个地方官员的重中之重,一个官员可以不发展商业,不发展制造,可是如果农田经营不好,税收收不上来,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两季的粮食,那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他们从这么一个平西湖看出了未来灵州将会有多么的发达,虽然有些奇怪,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之中,就有这么大的成果,可是摆在面前的例子。
很明显,这个不停注入的水量,除了黄河之外,没有别的河流能够做到了的,只要这个注满水,哪怕是遭受干旱的气候,灵州也可以有巨大的收益。
60万亩水浇地,代表着什么,180万石粮食,这对于西北是什么概念,如果全部都是军屯的话,他最少可以支撑20万人以上的军粮。
来自枢密院的官员,极为惊惧,要知道,目前西北驻军30万,其中,枢密院只是负责3成左右粮草供给,可是就是这么三成,就让枢密院几乎脱层皮,每年80万石的粮草,必须要枢密院付出400万贯,这已经是西北军费开支最大的一块了,现在,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把这些土地耕种出来,就可以解决西北大部分的问题,这有什么意义。
一个强大的,可以自给自足的强大郡县,即将在西北出现,他们自成体系,甚至不用中枢的支持,发达的农业,引动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必然会成为这个城市的重要支柱,说不定,几年发展之下,历史上繁盛无比的西域,会再一次的在北宋出现。
一个西平湖,就已经让人震惊了,接下来,仿佛让他们开眼一样,整整10天的过程之中,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震惊。
用快马加鞭的方法,几天的时间,都没有看到尽头的主干渠道,在众多支流和小溪的基础上,联通的一些类似于运河的沟渠,还有就是还没有完全完工大型池塘。
按照整个西北的农田水利建设,在整个西北,7000多里的沟渠,目前已经完工了三分之二的,超过4000里的沟渠的,还有最少50个蓄水池,没有西平湖那么大,却也颇具规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