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拨款和事故-《皇宋锦绣》


    第(1/3)页

    叶清臣手中有钱,却不敢随意的动,之前大撒把一样的,几乎让整个北方农田水利工程给拖住,虽然说,未来很美好,只要整个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完成,整个北方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程度,就会显著的提升。

    这对于一个朝廷的安定,有着巨大无比的作用,一个王朝的稳定,不在于他在丰收的年景,到底会产生多少粮食,而是在歉收或者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到底产出多少粮食。

    前者生产多余的,除了酿酒,就很难有其他的作为了,可是后者,一旦少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缺口,当这个缺口增大,加上社会分配体系出现一点的问题,富人们多占,普通人少一点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必然会发生战争,或者推翻整个朝廷,或者,就是极大的削弱中央政府。

    叶清臣这么做,甚至为了建设,而受到这些乡绅们的盘剥,一直到有了韩琦作为对比之后,这才对他们动手。

    可是现在,有了现在的教训,他不会把手头上面,所有能够流动的资金,都给动用了,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政府做出来的。

    有了这些经验的,他也小心了很多,除非是之前就定下来的计划,否则的话,必须要三司重新研究之后,才会给予拨款,一旦有任何的疑问,都会否决。

    这样下来,等于是多出了手段,可是对于财物安全来说,却是好了很多,一些明显是看到钱眼红,增加消耗的项目,直接就被叶清臣砍掉。

    北宋的财政平衡,就这么的简单的形成了,甚至是叶清臣也做出了一个简单的计划,让三司整理所有需要投入资金的地方,通过轻重缓急,还有其他一些必要支出做一个预案。

    这是一个计划的前提,一旦做出,就会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不过在没有足够的效率的前提下,这个注定会是一个大概的计划。

    贾朝昌知道,叶清臣手中有一笔钱,可是具体多少,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是足够这一次的换装和武装运作。

    不过,为了得到足够的资金,贾朝昌还是用枢密院的形式,进行申请。

    枢密院的这些申请,是有正当的理由,加强河北前线,防止被辽国突破。

    在西北边患大大降低的前提下,整个北方战争的中心,就又回到了河北前线上面,谁都知道,在三国之中,当西夏彻底的灭亡了之后,宋辽之争必然会成为重点,甚至会越演越烈。

    以前还有一个西夏作为缓冲,甚至辽国不会直接上来,而是转而依靠西夏的间接,现在,一切都没有缓冲,西夏的国土属于了辽国,双方只要有任何的摩擦,就必然会产生战争,那么要想保证北方安全,加强是在所难免的。

    已经有3年,河北前线都没有任何增加了,这个理由,也算是正当,哪怕是没有计划,这笔钱叶清臣也会拨付。

    况且不多的,棱堡的强大就在于,棱堡的单独成本并不高,一座棱堡才2000贯的成本,250座,也不过是50万贯。

    这别说是跟以前河北的相比,就算是跟西北相比,都不算什么,贾朝昌只是笼统的写了增加河北城防强度,就这样的通过了。

    同样的,给10万禁军换装,成本同样不高,这个改动,只是在长弓上面进行改动,一把长弓的成本200文,箭要贵一点,一套长弓的箭的成本,包括50只穿甲箭,50只重箭,150只标准长箭在内的成本,大概是1.2贯左右。

    看起来箭的成本,比之前短弓的箭的成本,最少提升了5倍,可是长弓和箭加起来的成本,还不足以前短弓的成本的一半,这样就算10万禁军,需要更换8万套长弓,也不过是12万贯,加上一些准备的费用,贾朝昌一共申请了100万贯。

    听起来,这个绝对数字是非常的大,可是洒在整个河北防线这个大摊子上面,就真的是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在庆历四年一年,在西北的总花销,就超过了400万贯,这是对于整个西北驻军的花费,可是单纯城防修补和营寨的修建,就超过了180万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