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扫盲-《皇宋锦绣》


    第(2/3)页

    钱永远是吸引人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或许在北宋其他的地方,学跟不学差别不大,考上科举当然差别大了,可是整个北宋三年之内,才多少。

    定海军不一样,没有数字限制,只要你掌握了某些知识,直接在工作上面,就是升职加薪,就是收益的大幅度的增加,这样的积极性,可比上面到下面的推动快的多了,不少人自发的进行学习,定海军专门兴办的夜校,不用宣传,也是挤满了人。

    如果说,高工资跟较高的物价挂钩,他们也不会这么的幸福,定海军的物价总体而言,算是平稳,定海军的产品,甚至比北宋其他地方还要便宜,因为减少了物价,再加上本地保护的让利,粮食稍稍贵一点,也有限,甚至某种程度上面,比东京汴梁的还要便宜。

    如果要说的话,唯一贵的,就是定海军的人工,在普遍的工人都拿到20贯每月的工资的时候,哪怕不进工厂,随便在的街上做点小生意,他们的人力成本也在上升,即便有一些,对于定海军不太了解的人,最开始低工资过来,可是很快,就熟悉了,就知道了,谁愿意给你干的。

    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定海军成立到现在,可不止21天了,在良好的运转之下,定海军已经形成了跟大陆完全不同的习惯。

    三餐只是一部分,出来吃饭,也成为了另外的一个变化,这些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前,还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就算是偶尔赶集的,到了集市之上,宁愿饿着,也不会选择吃集市上面的东西,因为对于农民来说,可能5文10文一个炊饼,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定海军人工成本高,炊饼不说了,一个的价格在15文左右,一碗清汤面在20文,带肉的普遍在30文以上。

    这个价格,已经高于东京的价格,没办法,高昂的用工成本,让定海军在人力上面的支出较大,普通的小吃价格都不低,而中高档的饭店,反倒要好一点,因为利润够高,反倒是价格跟东京汴梁的差不多,就算是定海军最顶级的饭店,也没有东京的樊楼那么贵。

    按理说,一向节俭的农民,为什么能够养成出来吃的习惯呢?原因很简单,时间效率。

    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定海军做的非常的平滑,让他们知道,只要去干活,他们的收入,可以超过小地主,大掌柜,这对于农民来说,要求不算高。

    同时,对于在定海军坚持下来,并且熟悉下来的人来说,升级渠道也有很多。

    别说说,掌握基本的知识,能读会写,这在北宋其他地方并不看重,可能有这样的天赋,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也仅此而已。

    可是在定海军,这意味着工种的不同,会写会读,跟不会写不会读,工种不一样,重要程度不一样,工资也就截然不同,会写会读的,甚至比一般的人更早进入到实用期,直接拿到30贯的工资,同时它也是各种考证的基础。

    毕竟,你不会写,怎么来考试,而最初级的证书,相对比较简单,只要专注学习一段时间,熟知各种的规则,就能够获得。

    学习有好处,这就是最朴素的真理,劳动者不会懂得那些难以理解的大道理,这种朴素的道理,却是很明白的。

    从文盲到识字,这是一个巨大的沟壑,读书人从开蒙到识字,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在夫子的教导之下,从朗读来时,记忆了大量的文章之后,在一个个的生字学习之后,才融会贯通的。

    定海军当然不是为了培养科举的人才的,他的要求只是识字就可以了,一些常用的汉字懂得,能读能写就可以了。

    中国汉字,如果加上各种不同的写法,可能成千上万,白首穷经老夫子,未必能够全部都认识,那是专业,是考究的,让一个农民达到这种程度太难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