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再来三首-《白袍小武僧》
第(1/3)页
诗词是凝炼到了极点的文章,只用寥寥几个字,便可让读者看到一个很丰富的画面,体会到作者当时所有感情的……,桥梁!
因此,好诗、好词的标准,根本就不是以字数的多寡来评定的,而是要看这首诗词的背后,到底是展示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时候,到底是怀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如果看了半天,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翻来覆去的看了十几遍,却啥画面都看不到,啥感情也体会不出来,那么……,就证明这座桥梁做的实在是太烂,这首诗词那就不是佳作!
当然,前提必须是仔细的看,细细的用心去体会,而不是草草的扫了一眼,就直接对诗词进行一番,自以为是的马虎评价。
诗词背后的画面,和作者当时的感情,就是所谓的意境。
之所以是意境,而不是境意,那是因为作者的意愿和感情,是要重于诗词背后的画境的。
通过诗词这座桥梁,体会到作者在创作之时,到底是怀揣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好感情,进而使自己也被这种情感所熏陶,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这才是诗词本身最重要的价值。
也就是说,阅读诗词真正所享受的,就是在通过诗词这座桥梁,和作者跨过千年时空的阻隔,一起感动的那个刹那。
因此,诗词可以说是一个压缩包,将作者感情极度压缩了之后,真正用心所凝炼出来的文章。
所以,写诗词必须要用心来写,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去写,这样,才可以写出既份量十足,又极具感染力的好文章出来。
总之一句话,必须要有意境才行,必须要既有意愿和感情,也有很美好的画面才行。
花间词派的第一大佬温庭筠,留下的所有诗词,不敢说篇篇都是佳作,但是,说绝大多数都是佳作,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仅如此,温庭筠的诗词不仅语句优美,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也都非常饱满,意境非常容易被读者体会,因此,读诗词就应该从温庭筠的作品入手,才比较容易体会何为意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