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断烂朝报-《白袍小武僧》
第(2/3)页
《春秋》,既讲明白了三位王者夏禹、商汤、文王的政治之道,也分辨了人心变化的道理,它可以排除疑惑,可以明辨是非对错,可以让犹豫之心变的坚定,它也弘扬了善、压抑了恶,把那些不像话的任何事,全部都给骂了一个遍,它记录了败亡之国的历史,也讲述了破灭家族的变迁,详细补充了衰败、兴起、破灭的过程,因此,这本书,它就是王者学习政治之道的……,大学问!
为什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这个看似有点儿夸张的评价,大概也就能够明白一二了。
之所以说看似有点儿夸张,原因就在于,《春秋》这本史书……,真的就有……,这么牛哔吗?
很可惜,这个问题在东汉灭亡之后,便已经很难回答了,而当历史的车轮步入现代之后,唉……,无人可以回答!
谁都不行,谁敢说自己融汇贯通了《春秋》,那么,这百分之百,就是一个自大过头的谎言!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非常的简单,现在流传下来的,圣人所作的原版《春秋》一书,根本就是个东拼西凑的残次版本,其中到底已经遗失了多少,根本就已经是个未解之谜。
因此,原文都以及看不到了,还怎么去理解《春秋》的实意?
有很多史学大家,都为《春秋》做了很好的补充,也同样创作了很好的巨著出来,但是,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即使再去补充,动笔之前的那个念头,这些史学大家,也绝对是和圣人不同的!
所以,如果说自己曾经研读过《春秋》,没有一点儿问题,但如果敢说自己把《春秋》融会贯通了,那……,纯粹就是吹牛。
霸王一把火烧了咸阳,将儒家历经春秋战国,数百年总结出来的一套平天下的理论、计划、措施、步骤……,等等的方案,几乎都给烧了一个精光,但是,《春秋》一书却是一本史书,至少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它是儒家门生的必修功课,所以,至少在西汉灭亡之前,甚至东汉灭亡之前,原本《春秋》是应该没有遗失的。
之所以说东汉灭亡之前,原因就是武圣关二爷本人,就是个一直攻读《春秋》的明白人。
如果二爷手中拿的是个残缺版本,那么……,他恐怕也就没这么大的劲头,天天手不释卷了吧?
而在太史公的时代呢,绝对也是有原本存在的,要不然的话,太史公这种很认真、很谨慎、很细腻的史学大家,又怎么可能会不吝笔墨的,将圣人所作的《春秋》……,给夸到天上去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