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寻图儒盗-《白袍小武僧》


    第(2/3)页

    说白了,人家就是有船一族,而且还是巨型豪华邮轮那种,而在苦海中不断扑腾的无数生灵,只能是仰望着远方的巨轮,而继续在苦海之中悲催的游泳。

    因此,为了也成为有船一族,让自己在苦海中轻松一点儿,那么,就非要找到那张图纸,将自己的小船拼起来不可!

    这也就是学习儒家、佛家、道家、基督家、莫哈默德家……,等等、等等,所有的巨轮级航海家,所书写的经典原因。

    努力,终究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人生,这是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的,所以,除了那些天生就有船的,或是已经拼好自己小船的,再或者是就喜欢在苦海中扑腾的人,前辈航海家留下的那些经典,是对所有希望成为有船一族,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更轻松的聪明人,都会具有巨大价值的。

    每个人的船样子都不一样,不管最后是大是小、是美是丑,只要能拼出来,那就是有用的好船,所以,在拿到了一堆的零件之后,第二步要做的……,当然就是寻找图纸!

    可是呢,倒霉就倒霉在这儿了,由于隔得年头太过久远,又经过了各种的战乱之后,儒家的拼船图纸……,没了!

    也不能说是没了,零零碎碎的各种图纸信息,那还是可以找到一星半点儿的,但是,这些零碎信息有真有假,而且根本就不成体系,所以,找到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儒家经典,就只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外加一本《荀子》,是有重要价值的,其他的经典也有一些,但是,基本上都没啥用。

    而有用的五大经典之中,《大学》和《中庸》的作用其实差不多,都是一大箱子的零件,但《中庸》里面的零件更有迹可循一些,那些比最聪明的人,稍微次一些的,如果拿到了《中庸》之中的零件,也能慢慢的拼出自己的小船,但同样是没有图纸的。

    《论语》和《孟子》两部经典,根本就是东方的《对话录》,里面有很多散碎的牛哔零件,比如超级发动机、超级螺旋桨……,等等、等等,这一类的牛哔单独装备,但是,即使能够拿到这些很厉害的零件,也是拼不出论语号,和孟子号邮轮的。

    原因一目了然,零件缺的实在是太多了,在没有拼出自己的小船之前,即使拿到这些更厉害的零件,也是根本就没有用处的。

    而《荀子》这部经典呢,里面的零件很少,也十分的一般,它主要阐述的是平天下之道,对于领袖们虽然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天下苍生关我屁事,好好的把小船给赶紧造出来,那才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因此,一条极度苦哔的寻图之路,就这么倒霉至极的展开了。

    从一代儒霸董仲舒,一直找到一代明儒王阳明,乱七八糟的不知道看了多少,最终得出了一个答案就是——无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