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延年笔出一个六的手指,“基础的永业田三十亩,一记军功加五亩,滋生男丁三十亩,女子十亩,当然这是祖上有军功的!” 军功制,从武朝立国开始就执行,三百年来缝缝补补,军功几乎将整个武朝绑定。 “一家三代,按八口人算,只要有人得功,永业田至少就能占到二百亩,可怎么多土地怎么耕?一年春耕,夏收,夏种,秋收,拢共合起来也就一个多月,别看城外讨生活的平民有七八十万,但根本不够!” “这还是京畿!” 李延年拍了拍扶手。 武家,不是持家平民,在怎么差劲,人还有一门呢,这就像是宋朝的寒门,谁把武家子弟当成平头百姓,那真的是脑子被门夹了。 就算不能自称武家,所谓平民出生府兵的子弟,那家事条件也远在赤脚百姓之上。 还是那句话,军功就是武人的一切,军功保障武人所需的所有。 “别的地方不知道,不过我们的老家,划出去的军功土地,按人头算,可比这多了多了,如今很多牧场,早年都是田亩,实在是没人种了,所以抛荒成了草原,加上一年一种,种完还要防备打草谷,一般人根本不种,要不是政令一年一道,保证军田种植,军田都要废!”李延庭笑道。 “米粮价格太低,所以流民也不种?”方程笑道。 李延年附议道,“开荒令没用,市面上一石稻米才多少钱,开荒的土地前三年产出是很少的,开少了养活不自己,开多了其他成本上去,依旧活不了,真不如聚集在郡城附近,只要能肯卖力,终究是能活着的,别的不提,光说太安城内!” “五日开放一次运粮,从寅时开城门到当日五时,五万石稻米从四个城门运进来,但靠着就能调动一万人力,养活三四万人,还有什么粪侯,菜侯,马侯,别看干的活又脏又累,可拿的都是现钱,而且人也不定要吃米吃面,糟糠,酒糟,能填饱肚子就行了!” “最重要遇到饥荒,太安城会第一时间开仓的,都不需要报奏朝廷,手续递出去,还在走流程,城外大仓就直接放粮了,没人会看着他们饿死!” 话看似只说了一半,可没说的在场谁想不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