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禀差爷,咱们都是来自清河县槐树村,因为居虎偃决堤,我们穿过老林子,来到贵地,想在贵地休整几天,买些粮食和用品。” 那门吏好奇的打量他们好几眼,敢从老林子穿过,还毫发无伤,这些人真是不简单。 在看到顾玖的时候,眼神忍不住停了片刻,再看看谢湛,心里想,没想到泥腿子中间,居然有两个这么好看的人。 “有路引吗?”门吏问。 这个哪里会有,村民们都目露无奈,这不明着难为人吗?那会儿县衙的人都跑光了,去哪开路引? 谢湛拱拱手,“我们接到居虎偃要决堤的消息时,已经没时间去开路引,县衙那会儿没人了,还请差爷通融通融。” “没有路引不能进城,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规矩不能废。快走,别挡着大家的路!”那门吏油盐不进。 谢二郎挤过去,递了一小块银角子,堆着笑,“行行好,帮帮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看咱们也没打算在贵地多呆,而且咱们都带着干粮,有东西吃,不会给贵地的百姓造成困扰。您就行行好,让咱们进去得了。” “不行!”那门吏把银角子推回去,“别给我整这套,咱们大人可是交代了,任何流民都不能放进去。” 每逢天灾人祸,流民积聚,就会生出很多事端,一般没能力安抚安顿流民的官员,都不会放任流民入城,破坏城里原有的安定。 “我们不会闹事......”谢二郎又分辨一句。 谢湛再次上前,道:“在下的先生与贵县县令是同科友人,在下去年曾随先生拜访过贵县县令杜大人,劳烦差爷帮忙通禀杜大人,就说清河县故友房先生的学生谢湛求见。” 说着,从谢二郎手里拿走银角子,又问顾玖要猴头菇。 猴头菇晒干后就交给张氏了,家里的吃食都是张氏管着。 张氏取出来一个给谢湛,谢湛看看手里因为缩水,而显得干巴巴,也没那么大的猴头菇,觉得拿不出手,“再加一个吧。” 张氏不甘不愿的叨叨:“一泡就大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