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乡村养蚕计划-《督抚天下》


    第(2/3)页

    看着三妾三子和乐之状,一边的阮元也不禁心旷神怡。

    “这样的日子……若是能再多一些,却也不错啊……”

    “唉,这个家里,现在只有你一个人闲不下来呢。”孔璐华在一旁看着摇篮里的阮孔厚,也不禁对阮元揶揄道:“夫子,你说你还在家守制呢,皇上他怎么一直想着你啊?去年是想让你做福建巡抚,今年呢,又把他自己写的文集拿了过来,让你作注?这样说来,夫子比京中那些翰林,都更得皇上信任呢。”原来,这时嘉庆将自己平日读书为政所得经验著成一书,称《味余书室随笔》,想着公之天下,却又担心其中文句,多有臣下不通之处,便将这部随笔寄到了扬州,让阮元为这些文章做注,以便刊行。

    “哈哈,既然是皇上的旨意,我做臣子的,怎么能不从呢?”阮元也对孔璐华笑道:“夫人,这次给皇上文集做注,若是做得好了,正好在除服之前给皇上送过去,说不定皇上一高兴,会授我个清闲之地任职呢?到时候,不就能跟你们继续安享这天伦之乐了?”

    “夫子,在家里,你胆子还真大啊?”孔璐华笑道。

    “这个嘛……毕竟是家里啊,难道,夫人还会把我这些话告诉皇上不成?”阮元闲居日久,兼之为官多年,对于归乡生活,本就多有向往,这时言语,也不觉间随意了起来。不过这日看着孔璐华模样,从容闲适之中,却意外的多了一丝忧虑,便主动对她问道:“不过看夫人样子,最近似乎有些不快之事啊?怎么,都不跟我这个夫子说一声的吗?”

    “夫子,我……夫人没事的。”

    “夫子,我想啊,夫人应该是想着前些日子,路过永胜村的事吧。”一旁的刘文如似乎听到了阮元和孔璐华的交谈,主动上前对阮元道:“前些日子,夫人带我们去北湖游玩,回来的路上,经过了附近的永胜村,却发现这都快秋收了,还有不少农夫在一旁路上犯愁呢。夫人当时就过去问了一下,问他们为什么如此愁眉不展,他们说,今年下雨不多,收成可能不会太好,可是先前两年,扬州却都有大水,本就积蓄不多,今年的日子,只怕会更难过了。夫人看他们辛劳终年,却仅得衣食自给,说我们也没有做什么事,却可以在家中饱食终日,这样的日子,她心中有些不安,所以……”

    “也……也没书之姐姐说得那么严重啦。总之,每日在家中看着夫子这般施舍百姓,日子久了,自然也就……都是夫子不好啦。”孔璐华听着刘文如讲起自己仁善之心,未免有些不好意思,顺便也调侃了阮元一下。

    “哦,这样看来,是我做得不够了啊?”阮元看着孔璐华为外人忧心之状,也不觉笑了出来,对她安慰道:“这两年我知道扬州水灾也不少,捐了许多钱给周边村子百姓,却也只是一时之策,不能救其根本啊。可眼下这个情况,我也清楚,这里百姓数量,比起百年之前,至少多了四五倍。所以即便农户家中尚有足够的田地,平日耕种所得,都渐渐不敷使用了。就算再怎么节俭度日,咱们再怎么捐助他们,这衣食用度的基本开支,也是绝不能再节省的啊?”

    “那……夫子还有别的办法吗?我看苏州、杭州那边的百姓,情况要比这里好很多啊?”刘文如主动问道。

    “书之姐姐,以前夫子给我们讲故事的时候,你总是不听,现在有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了吧?”孔璐华也对刘文如打趣道:“苏杭那边的百姓,平日耕种之外,还会种桑树啊?这样耕田可以收获粮食,栽种桑树卖些桑叶,或者养些蚕,这又是一笔收入,有两笔收入之后,他们的日子自然就好过啦?可你看看扬州附近这些村子,哪里有种桑树,或者养蚕……对啊,夫子,这扬州就算不适合种桑树,却为什么连养蚕的人都没有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