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亦·玄圃》/第四十九章 望壁-《神亦星编》


    第(2/3)页

    楚王深深一揖,幽幽叹道:“纣虽无道,殷有古德。楚人愚拙不窍,顽恋殷商旧制,不甘适周王室之隆礼。王受命主社稷,若失其王德,此乃王之过。侯受职弼社稷,若失其职守,此乃侯之过。王若不堪为王,伐其国以义,缚而惩罚之,若不改,另择贤者拥立即可。是以,牧野之战,商之王师唯有倒戈相向,置身事外。是以,比干之忠、伯夷之愚、叔齐之义,且为文武周公所敬。

    至于以兵戎争强,实为世态所使然。楚国虽与周王室礼制有差,却素来相容。自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势衰。齐国晋国日盛,欲隆誉于列国,遂越俎代庖,与我楚国相争。寡人虽不才,却愿战而不愿避。寡人曾听闻,上天之德行平如雨降。若晋楚之争悖逆天德,亦非独我楚国之罪。”

    昭梦也在一旁叹道:“征伐之事固然有所不义,但若世间无征伐,只恐道义为桀纣所戕,早已荡然无存。黑白虽可辨明,却往往难免兼具于一身。”

    巫母悠悠说道:“牛抵斗于野,蹄陷角缠,尾奋额粘,不能分高下。雉鹿隼兔集而观之,绕而环之,皆不能劝。唯有待雷霆震其胆,雹冰凿其肤,方能解。也罢。我且再问楚王,楚国为何久久不服周王室?五玉之事,我也知晓一些,楚王也不必隐瞒了,不妨说与昭将军知道。”

    昭梦曾与巫母谈论过许多故事,却还不知道什么是“五玉之事”,不由得在脸上升起关切之情。

    楚王长望四面,见日影有移,心中喟叹,说道:“楚国不服周王室,皆因那件失落已久的商王宝器。相传,世间有五件稀世珍宝,即是五玉。五玉既是替代那件商王宝器的证信之物,也是寻找它的线索。周武王攻破朝歌后,纣王举火自焚。周武王遍寻殷都,找不到那件商王宝器,于是又寻五玉于四方,却只得其二。尔后,周武王分封诸侯,其所得五玉之二被分别赐予齐国和晋国。”

    略一停顿,楚王接着说道:“这是第三件。”

    楚王一边说着,一边从身上取出传国玉琮,擎在手里。

    昭梦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传国玉琮,也不是第一次听说其中的秘密。但现在,昭梦知道这对玉琮背后的秘密远比他以为的还要多。

    昭梦不禁问道:“那余下两件呢?”

    楚王幽幽叹道:“传言,有一件一直由商王随身佩戴。纣王举火自焚,那一件便随之失去。”

    昭梦见楚王说到这里不再言语,便接着问道:“那还有一件呢?”

    过了好一会儿,巫母才在一旁说道:“五玉由来有故,其所在,历来秘而不宣。第五件,就连我也不知其详。”

    昭梦点了点头,又转而问道:“大王手里这件是一对玉琮。那其它几件玉器,又是什么模样?”

    巫母说道:“五玉之中的秘密或许早已断续不传。我也只见过楚王手里这件,并不知道其它几件是什么样子的。我只是听说过,齐国获赐的玉器主授时令,晋国获赐的玉器主典礼乐。”

    昭梦接着问道:“那大王手里的玉琮又主何意?”

    楚王慢慢说道:“双而比,对而一。这件玉琮乃主美性德。”

    昭梦略知其意,但恐怕其中更有深意,便随口多了一句,问道:“美性德?”

    却不想,巫母由此说道:“正是。举无极之前而至太极之后,凡世间亿兆之物,皆生而有性。其中又有千万物类不但有性,而且有情。有情物类,其性往往别而成对,比而一双。及至于人,则其性非独身所有之,心亦有之。身性相感而生情,心性相感而生恋,身心之性别而感慕悦则诚可结一世之伴侣。仁心、义气、礼乐、德行,皆为美尚性情之所化所彰。”

    这一番话,让昭梦听得心窍通明,神思飞举,但见四面江山,近处草木,皆如诗穆穆,如画浮浮,虽无斯干,却有云舞,虽无黄鸟,却有叶枯。昭梦不禁遥想,不知那晋国玉器所典之礼乐,其堂何状,其皇何光,不知那齐国玉器所授之时令,其符何正,其节何详……

    昭梦正自遥想之时,忽觉有清歌之声绕起,唱道:“

    万物生兮万物息,万物长兮万物亡。

    万物息兮鳞虫起,万物亡兮鸟兽藏。

    鳞虫起兮桃报李,鸟兽藏兮蜂蝶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