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灾难-《魔女的交换》


    第(2/3)页

    果不其然。不过,地点却是……

    “来我家吧。你上次来过的,可能不记得了,嗯,这是具体地址,你记一下……”

    咦……我空出手摸过两侧缝隙口袋,没带挎包和笔纸啊,只好硬记了。

    电话里与她约好后,我便告别并挂了电话。

    纵有诸多猜测,还是明天见面再说吧。

    ……

    离开电话亭后,我来到中央图书馆,与理查先生登记调整兼职时间。

    相比守在咨询台,整理图书虽然很累,特别是绕着四角台柱旋梯爬上爬下更是费力,但穿梭于遍布书架的回廊之中,顺手翻阅别人借过的各种书籍,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在淡淡的书香中放松心情也是一件乐事。

    这会,我正在四楼。这一层回廊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专业古典书籍,读者寥寥。

    走到东北4c哲学区,推篮中只剩下一本起着拗口名字的书,叫什么《关于无限宇宙猜想及因果链法则与定律的若干研究》。

    这是什么?封面还有一行小字,说是近现代科学与哲学理论的结合研究。

    好绕啊。

    我看着目录,再快速跳着翻过几页,皱着眉来回再翻阅几次,忍住将它塞回书架的冲动,站着仔细读了起来。

    因果链好像是几百年前的哲学概念,这本书假设在近似无限宇宙中的框架中,尝试解读该理论的创新普遍性应用。

    大概能理解。就像是万态守恒大循环理论中的因果链法则及定律解释,这就有趣了。

    就是文字特别晦涩难懂。

    啃了好一会书,才读出其中的结论,也不知对不对。

    好像是这个意思:看似无数的不确定和可能性彼此连结,最终都将导向确定性的因果链。

    最简单例子,一个人最终都会死去,至于原因为何,时间多长,都是不确定的,但死亡是确定的。

    考虑无数可能的人和事物关系,那就更复杂些,但最终导向仍是确定的。

    比如在某个时间段,因a而b再到c,最终发生d。假如a遭遇某种因素而不存在,那么可能从a到c整条链都会消失。但是,在无限变化的可能性中,甚至会产生逆向从g到f乃至e,最终仍导致d的另一条因果链。

    在此假设下,就算时光倒流也没意义,因为不管怎么改变前因,后果d一定会出现。

    如果存在一个特别顽固的特异点呢?它未卜先知,先阻碍从a到b及c,再消灭g阻止f和e的出现,甚至打断潜在的x、y或z?

    那也没关系。因为特异点的存在时间总是有限,它总将归于虚无,而结果d仍会出现。

    在此基础上,引入万态守恒的无限时空框架。

    先假设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维度,从原初1到末端结果“n”,中间存在无数个可能性,但结果指向仍是确定的,整个宇宙不会产生多余的一克质量或一焦能量,因而总会保持巧妙的平衡,而不至于崩塌。

    如果最终存在一个与该时间维度相同的特异点,最终导致宇宙的崩塌呢?

    无所谓。在无限时空维度中,甚至连崩塌都只是宇宙因果链中的一环。从虚无到重启,至崩塌于虚无,是循环因果的终极反映。

    看到这里,我感觉都有些丧气。如果这就是所谓命运,无法改变,就像死亡不可避免一样,那是否干脆躺平拉倒?

    本书最后部分观点不是这样。当回归到微观个人生命主题时,作者认为,即便死亡结果d终究到来,但我们仍可以乐观发现、主动选择更好更棒的可能性,比如i,或j,或k,而不是被动接受a,或b,或c,万不可自暴自弃迎合恶劣的g、或f,或e。

    这个结论倒挺阳光,轻松驱散刚蒙上心头的阴霾。

    我微笑着,将这本书放回原位,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难道让我发现并阅读这本书,也是因果链中的某个环节?

    嗯,有意思……

    ……

    东南4d区是宗教典籍区,眼前是一段空荡荡的回廊。

    思索片刻后,我还是走了过去,站在4d-021书架前,蹲下来,在最底行边角落位置搜出一本书。

    就是那本《神谕的角落:圣主,圣神之外的第三种历史》,翻开最后页的借书卡,果然仍只有一个读者记录,就是纳修。

    这也是由“里克”撰写的书。我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和记事本,将书名抄下来后,再翻开这本书,挑着部分内容阅读起来。

    书里对圣明教有着相当篇幅的论述。明明这是个与圣神教和圣主教大相径庭的邪教,怎么着墨这么多?若非还有其他众多冷门教派的理论研究,还以为所谓“第三种历史”就是指圣明教的创建与传播史。

    暂且不管那些复杂的宗教理论,只是相对浅显的历史背景还能勉强读下去。

    据考究,这是个诞生于新历510年-520年之间的教派,先知名为珀赫,最初6名信徒被称为圣明侍徒。

    这个教派,本来与圣主教共同反对过圣神教的等级制度和繁琐仪式,但其信奉的“圣明”是有形真神,又传播圣明及侍徒灵魂不灭甚至终将重生的教义,很快就与圣主教分道扬镳。
    第(2/3)页